同是作劳薪,孤帆去住频。
每从为客夜,对我素心人。
避地青山远,忧天白发新。
一灯风雨夕,长话到凌晨。
同是作劳薪,孤帆去住频。
每从为客夜,对我素心人。
避地青山远,忧天白发新。
一灯风雨夕,长话到凌晨。
这首诗是夏曾佑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时期所作,以回应叶浩吾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叶浩吾相似的生活境遇,都如同劳薪之人,忙碌而奔波。"孤帆去住频"描绘了他们频繁的离别和重逢,暗示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每从为客夜,对我素心人",诗人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即使身处异乡,面对的仍然是那些能理解自己内心的朋友。"避地青山远,忧天白发新",通过写远离故乡,青山作伴,以及新生的白发,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最后两句"一灯风雨夕,长话到凌晨"则描绘了两人在风雨之夜围坐灯下,彻夜交谈的画面,展现出深厚的友谊和共度艰难时光的情感纽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生活体验。
汉兵出塞将军行,棘门灞上空屯营。
羽书夜半急如火,淮田千里无春耕。
庙堂有议如建武,十岁边头不鸣鼓。
君王无事两国欢,长乐宫中瞻圣母。
鹰饥虎饱不足图,三军渐欲销兵符。
红旗尽卷夜烽冷,铜花绣甲金模糊。
横议当年猬毛起,公持一言天自喜。
尽收诸将入神京,十六卫闲清似水。
榆关一骑不动尘,阴功何止活万人。
封侯铸印不足说,朱颜一笑三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