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决从来国隐忧,卫州那在水边头。
伤心中土沦胥久,可但堪嗟一卫州。
河决从来国隐忧,卫州那在水边头。
伤心中土沦胥久,可但堪嗟一卫州。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名为《卫州》。诗中以“河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导致国家隐忧的情景,揭示了自然灾难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接着,诗人将视线聚焦于卫州,指出即使在洪水肆虐的背景下,卫州也难以幸免,其地理位置似乎就在水边的尽头。
随后,诗人的思绪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表达了对中原大地长期遭受水患的深切忧虑。他不仅为卫州的遭遇感到痛心,更是对整个中原地区的长期苦难深感同情,认为不仅仅是卫州值得叹息,而是整个中原地区都饱受水患之苦。这种超越局部关注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整体命运的关怀与忧虑,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人文情怀。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安危、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注。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对人性、社会和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深沉的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君行安所适,冲风溯涛江。
传闻阆州好,未见心已降。
邀君康山游,听此巨壑淙。
班坐酌溪石,幽寻憩云窗。
劝君尽此杯,锦帆已稠杠。
明年傥来东,鸣铙建高幢。
访我深涧底,晤言绝纷咙。
城南且细说,慰我心悾悾。
此日登高处,千岩锦树稠。
无人嘲落帽,有客赋悲秋。
忽忽尘中老,匆匆物外游。
江湖空极目,不尽古今愁。
执手何草草,送君千里道。
君行入脩门,披胆谒至尊。
问君此去谈何事,袖有谏书三万字。
明堂封禅不要论,智名勇功非所敦。
愿言中兴圣天子,脩政攘夷从此始。
深仁大义天与通,农桑万里长春风。
朝纲清夷军律举,边屯不惊卧哮虎。
一朝决策向中原,著鞭宁许他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