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叹老三首·其二》
《叹老三首·其二》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

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

鸦头与鹤颈,至老常如墨。

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

(0)
翻译
我手中有一把头发,繁多而顺直。
以前它像乌云般闪亮,现在却如同白色细丝。
盒子里有面旧镜子,想照时总是先叹气。
自从头发变白以来,就不愿再精心磨亮它。
乌鸦的头和鹤的脖子,到老都是黑色。
唯独人的鬓发,不能永远保持乌黑。
注释
握:一手所握住的数量,这里指头发。
玄云:黑色的云,比喻过去的黑发。
素丝:白色的细丝,比喻现在的白发。
匣中:指存放物品的小盒子,这里指镜子的盒子。
旧镜:老旧的镜子。
磨拭:擦拭使明亮。
鬓毛:两颊靠近耳朵的头发。
终身:一生,一辈子。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之作。诗中,"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一句,通过对头发数量的描写,揭示了时间的消磨作用。"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则是对比过去与现在头发颜色的变化,暗含着岁月带来的白发。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变迁的容貌时的感慨和叹息。"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则是说,由于头发已经变白,诗人不愿意去改变这一自然的老化过程,这反映出一种对生命自然流程的接受与顺应。

"鸦头与鹤颈,至老常如墨"和"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则是在强调,尽管有些物象如乌鸦之头、白鹤之颈能够保持颜色不变,但人的一生却难以做到头发始终如故。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人类对于青春永驻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鲜明的物象对比,展现了作者面对衰老时的心境和哲理。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

青冥向上玉霄峰,元始先生戴紫蓉。

晓案琼文光洞壑,夜坛香气惹杉松。

闲迎仙客来为鹤,静噀灵符去是龙。

子细扪心无偃骨,欲随师去肯相容。

(0)

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翠纷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其二

香蔓蒙茏覆昔邪,桂烟杉露湿袈裟。

石盆换水捞松叶,竹径穿床避笋芽。

藜杖移时挑细药,铜瓶尽日灌幽花。

支公谩道怜神骏,不及今朝种一麻。

(0)

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

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晖。

山容洗得如烟瘦,地脉流来似乳肥。

野客正闲移竹远,幽人多病探花稀。

何年细湿华阳道,两乘巾车相并归。

(0)

晚归有感

朝吊李家孤,暮问崔家疾。

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郁郁。

平生所善者,多不过六七。

如何十年间,零落三无一。

刘曾梦中见,元向花前失。

渐老与谁游,春城好风日。

(0)

寄庾侍郎

一双华亭鹤,数片太湖石。

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

是时岁云暮,淡薄烟景夕。

庭霜封石棱,池雪印鹤迹。

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

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

(0)

听琵琶劝殷协律酒

何堪朔塞胡关曲,又是秋天雨夜闻。

青冢葬时沙莽莽,乌孙愁处雪纷纷。

知君怕病推辞酒,故遣琵琶劝谏君。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