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过三湖日未斜,天教清兴发诗家。
何嫌顺境风涛壮,更爱扁舟眼界赊。
角角芦根呼水鸟,翻翻帆影散堤鸦。
春波闪烁摇晴日,添得南翁两眼花。
连过三湖日未斜,天教清兴发诗家。
何嫌顺境风涛壮,更爱扁舟眼界赊。
角角芦根呼水鸟,翻翻帆影散堤鸦。
春波闪烁摇晴日,添得南翁两眼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历宝应湖的愉悦心情。首句“连过三湖日未斜”以简练之笔勾勒出诗人连续穿越湖泊而太阳尚未西下的景象,展现出旅途的悠长与时间的流逝。接着,“天教清兴发诗家”一句,表达了诗人因眼前美景激发的创作热情,仿佛大自然赋予了他灵感。
“何嫌顺境风涛壮,更爱扁舟眼界赊”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平静的湖面上,诗人也欣赏那壮阔的风浪,更喜爱在小舟上,视野得以延伸,领略更广阔的天地。这种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角角芦根呼水鸟,翻翻帆影散堤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湖面景象:芦苇丛中,水鸟欢快地鸣叫着,似乎在回应着诗人的心声;远处,船帆的影子在堤岸上的乌鸦间翻飞,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最后,“春波闪烁摇晴日,添得南翁两眼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湖面上波光粼粼、阳光映照的美景,不仅让人心旷神怡,也让诗人的眼睛仿佛被这美景所“染色”,增添了几分喜悦与陶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履儿年十三,方读左公书。
左公非异人,衰周一大儒。
其书主一敬,不敬辄叹吁。
祸福有两途,敬则福有馀。
不敬即招祸,此言良不诬。
被发一祭野,百年为戎居。
宋灾一罪己,勃兴已庶乎。
敬为礼之干,惟敬乃良图。
坐立汝皆敬,道已在汝躯。
汝能听吾言,福自人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