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何处住,古寺白云高。
问路不知远,到山方觉劳。
半窗看竹石,一枕听松涛。
我亦清幽者,煮茶读楚骚。
幽人何处住,古寺白云高。
问路不知远,到山方觉劳。
半窗看竹石,一枕听松涛。
我亦清幽者,煮茶读楚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之人在深山古寺中的生活情景。开篇“幽人何处住,古寺白云高”两句,即点明了诗人的居所是在一座坐落于高高的白云之下的古老寺庙中,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逸之士,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居民。通过这样的设定,为读者勾勒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世喧嚣的意境。
接下来的“问路不知远,到山方觉劳”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外界世界的隔绝与对自己所处之地距离感知的模糊。诗人并没有刻意去询问外面的世界如何,也未曾计较自己与尘世之间的距离,只是在亲近自然、到达山中时,才体会到了来此并不容易,劳顿而至。
“半窗看竹石,一枕听松涛”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古寺中的日常生活。半开着的窗户可以眺望到外面生长的竹子和自然生成的石头,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景观;而一枕,意指侧卧或靠坐,可以听得见松林中流水的潺潺声响。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更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最后,“我亦清幽者,煮茶读楚骚”则是对前述意境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自诩为“清幽者”,表明自己追求的是一份超脱世俗的清净与幽深。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选择了两项精神寄托:煮茶与读书。其中,“楚骚”指的是战国时期楚辞作者宋玉和唐代文学家白 居易等人的作品,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代表了一种高雅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幽静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美与文化精髓的欣赏,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内心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