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不眠》
《不眠》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不眠因近峡,贪听鹧鸪声。

一夕朱楼别,三朝白发生。

花村深入市,石栈细通城。

细小峰无数,含愁翠不明。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不眠》,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近峡而难以入眠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

首句“不眠因近峡”,开篇点题,以“不眠”引出主题,紧接着解释原因——“近峡”。峡地往往环境幽静,自然景色独特,但同时也可能因为远离人群、环境的孤寂而使人难以入眠。此处“近峡”不仅指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也暗含着心灵上的贴近,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某种情境或情感的深切感受。

“贪听鹧鸪声”一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鹧鸪的叫声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之情。诗人“贪听”这一声音,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思念。

接下来,“一夕朱楼别,三朝白发生”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沧桑变化。一夜之间,从朱楼相别的欢愉到三朝后的白发苍苍,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跃然纸上。这里不仅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有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花村深入市,石栈细通城”描绘了一幅由乡村深入城市、山间栈道蜿蜒通向城市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地理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从乡村到城市,象征着从宁静到喧嚣,从简单到复杂的人生旅程。同时,石栈与城市之间的细微联系,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微妙关系。

最后,“细小峰无数,含愁翠不明”以自然景象收尾,将诗人的思绪与外界融为一体。无数细小的山峰,仿佛是诗人内心愁绪的象征,虽然数量众多,却无法清晰表达其深沉的情感。这里的“翠不明”不仅形容了山色的模糊,更寓意了诗人情感的朦胧与复杂。

综上所述,《不眠》一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时间、空间、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杂咏三首·其二

金炉焚蕙荃,香播蕙已灰。

郁馥诚可贵,无乃为蕙灾。

上瓦编翠烟,下础挺沈质。

所用不必同,相济成宫室。

(0)

冬日野外·其三

朔吹低凝野,层阴迥匝天。

叶飘霜外柳,烟出烧馀田。

晼晚流芳后,峥嵘急景前。

平生鱼鸟志,宁免为留连。

(0)

喜屯田凌员外至

昔岁裁诗送为郡,今年把袂喜还台。

遒妍赋笔悲秋罢,寂寞衣囊被谤回。

劲节肯凋霜外叶,惊湍须畏岸前堆。

抚尘旧友今皆在,笑口何妨为数开。

(0)

偶作寄季长学士

已是南宫素发郎,尚持衰味对风光。

爱吟讵敢追梁甫,倚醉时能问葛彊。

才苦空疏残史牒,分从澄汰襆衣囊。

江楼夜月清高地,试问同君一据床。

(0)

送潘秘校赴颍上簿

捧檄去三铨,招招客叩船。

倦游惊密雪,离思著幺弦。

淮月开帆暝,京尘减绶鲜。

枳鸾非久息,刷羽伫来旋。

(0)

送张问南游

草远花明沟水头,同君此地并离愁。

盖馀瓮酒沈三赋,合作盘鲭厌五侯。

觉在他乡应有梦,信非吾土少登楼。

楚山不见西江远,莫反骚文剩驻留。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