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造精微更有文,绛侯应愧不如君。
试将武事论诗笔,句法严于细柳军。
道造精微更有文,绛侯应愧不如君。
试将武事论诗笔,句法严于细柳军。
这首诗《又答行可》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自身,以及以军事比喻文学创作,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艺术见解。
首句“道造精微更有文”,开篇即揭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认为宇宙之道蕴含着深奥的智慧和无穷的文采。这里的“道”不仅指自然法则,也涵盖了道德、文化等更广泛的意义。诗人认为,这种精妙的道,本身就是一种文采斐然的存在。
次句“绛侯应愧不如君”,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名将周勃(字敬侯,后世称绛侯)来对比,表达了对对方才能的赞赏。这里“君”指的是行可,诗人认为行可的才华甚至超越了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绛侯,暗示行可的文学或某种才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接下来,“试将武事论诗笔”,这一句巧妙地将军事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比较视角。诗人建议,可以尝试用军事策略的严谨与细致来比喻诗笔的运用,意味着在文学创作中同样需要精细的构思和严格的逻辑。
最后一句“句法严于细柳军”,将行可的诗作比作细柳军的纪律严明。细柳军是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守的军队,以其纪律严明著称。这里用以形容行可的诗作,既赞扬了其作品的结构严谨、语言精炼,也暗示了其在文学创作上所展现出的卓越组织能力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对比,不仅表达了对行可才华的高度评价,也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与军事、哲学与艺术之间内在联系的独特洞察。
奕奕灵宗远,汪汪雅度宽。
黄堂贤别驾,粉署老郎官。
清气金茎露,芳声楚畹兰。
姓名闻辇下,宠命出朝端。
国课常先足,醝丁亦自安。
心公寮寀服,政简吏民欢。
北阙方趋觐,东门又挂冠。
儿童随去旆,耆旧拥归鞍。
楚甸俄闻恙,吴山遽盖棺。
异乡魂杳杳,旅榇路漫漫。
节操追前辈,仪刑耸后观。
薄田临沔澳,老屋枕江干。
葛岭松云暝,堂封草露寒。
晚风吹鼓子,清泪不胜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