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麟获已久,礼乐日以新。
大化随浪迁,鬒变不待人。
负暄东荣下,泯默安形神。
弱子左右戏,欹我头上巾。
倦且效龙卧,寤言为鸟伸。
陶情举尘爵,觉有羲皇春。
鲁麟获已久,礼乐日以新。
大化随浪迁,鬒变不待人。
负暄东荣下,泯默安形神。
弱子左右戏,欹我头上巾。
倦且效龙卧,寤言为鸟伸。
陶情举尘爵,觉有羲皇春。
这首明代诗人黄佐的《卧暄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场景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首句“鲁麟获已久”暗喻诗人经历世事变迁,如同捕获稀有之物般珍贵。接下来,“礼乐日以新”表达了对社会风俗更新的认同,暗示着时代进步。
“大化随浪迁,鬒变不待人”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生的无常,头发的变化无需人力干预,暗示着生命的流逝。诗人选择在东荣之下享受阳光,保持内心的平静,“泯默安形神”体现了他的淡泊与宁静。
“弱子左右戏,欹我头上巾”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温馨画面,孩子顽皮地弄乱诗人的头巾,增添了生活情趣。诗人疲惫时模仿龙的姿态休息,醒来后想象自己如鸟展翅,体现出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陶情举尘爵,觉有羲皇春”表达了诗人借饮酒来陶冶性情,感受到如远古时代(羲皇时代)般的淳朴与和谐,流露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
如欲有云,不知何言。中心冥顽,孰为心酸。
我有女弟,曰嫔于陈。孝恭无间,族姻归仁。
天祻吾门,两兄继捐。子不胜丧,从之九泉。
嗟我与子,名为弟昆。少小相依,长而遂分。
此分非他,子亡我存。各有恨泪,流为黄泉。
往者万古,来者亿年。尔我甚殊,倏忽其间。
手足奚亲?萍梗奚缘?我寻子形,柷若梦残。
兀然惊疑,匪醉而颠。嗟我与子,名为弟昆。
曾谓弟昆,不如路人。子为枯骸,我为游魂。
从此长绝,理无复全。
孝子兰,刻木肖母颜。木有神,痛相关。
况我孝子有母,上堂问安否,母胡为,双目瞽。
母瞽扪壁行,行听孝子声。
孝子泣母舐母目,何时仰见天日星。
朝舐瞽,莫舐瞽,一日二日百里程。
母瞽豁然而月明,邻里交相贺,母如长夜再生明。
孝子名上达天听,华表柱为孝子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