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家国两伤残,世变端留尔我看。
桂海能来蒐志乘,龙州聊得共春寒。
楼堪北望登偏怯,溪纵双流合岂难。
自顾绝非穷塞主,江湖好为办渔竿。
中年家国两伤残,世变端留尔我看。
桂海能来蒐志乘,龙州聊得共春寒。
楼堪北望登偏怯,溪纵双流合岂难。
自顾绝非穷塞主,江湖好为办渔竿。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郑孝胥所作,题为《送柽弟赴沪》。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年时代的感慨,国家和个人都遭受了创伤,世事变迁,他感到责任重大,只能将这份忧虑寄托在弟弟身上。他勉励弟弟即使身处繁华的上海(当时桂海、龙州等地的代称),也要保持志向,共度春寒。诗人登楼远望,心中却充满怯意,但他自我安慰,表示自己并非困守边塞之人,而是愿意在江湖之间过上隐逸的生活,准备好渔竿,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局的忧虑,又有对亲人的期许和自我解脱的决心。
初月澹微明,寒我莽回薄。
端居不自好,呼朋走东郭。
同游有童冠,步履亦参错。
周折历纡途,凭凌陟层崿。
峨峨百尺台,中有读书阁。
古堂绝潇洒,长檠罩翠幕。
有美共联翩,狂吟间浪谑。
城头更漏深,半下葳蕤钥。
送送出城闉,还订复还约。
黑云弥四山,骤雨天边落。
欲留不可留,欲去行且却。
屏憩石桥阴,高谈共商略。
邻翁借馀照,瓜果随意剥。
须臾雨色收,广陌净如濯。
携手踏歌还,褰裳复濡脚。
入门雨复滋,空斋转萧索。
呼童更旧衣,苦茗进一杓。
终宵不成寐,悬灯照屋角。
孟秋苦积霖,经旬不肯歇。
晚色稍澄霁,开窗陶嘉月。
金波荡漾明,半侵瑶池阙。
乍如一钩悬,散作千流沫。
孤云袅袅垂,忽与渔灯没。
舟人趁暮潮,进棹暗相拨。
水宿厌滞淫,临流暂披豁。
安得任公钓,下捣鼋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