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叶藏茅屋,屋里伊谁宿。
浓点寒鸦淡画山,正枯尽、江边木。
一代君王族,千载乌栖曲。
弹指金元明已非,萋萋芳草当春绿。
芦叶藏茅屋,屋里伊谁宿。
浓点寒鸦淡画山,正枯尽、江边木。
一代君王族,千载乌栖曲。
弹指金元明已非,萋萋芳草当春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江南冬日景象。首句“芦叶藏茅屋”,以芦苇掩映下的简陋茅屋起笔,营造出一种隐逸与孤独并存的氛围。接着,“屋里伊谁宿”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屋内,却故意留下悬念,引发无限遐想。
“浓点寒鸦淡画山,正枯尽、江边木。”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寒鸦在浓重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鲜明,与远处淡化的山景形成对比,而江边的树木则在冬日里凋零枯萎。这样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一代君王族,千载乌栖曲。”这两句将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借“乌栖曲”这一古老的乐章,暗喻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兴衰。这里的“一代君王族”指的是某个朝代的皇族,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落寞的感慨。
“弹指金元明已非,萋萋芳草当春绿。”最后两句以时间的短暂与万物的永恒为对比,感叹历史的迅速更迭,而自然界的生命力却生生不息。其中“弹指”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之快,而“萋萋芳草当春绿”则预示着新生与希望,与前文的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禅宗不减宿一觉,文性还同照一遍。
哑羊岂是一流人,漆瞳烂烂岩中电。
机缘未遇閟金提,云水光中挂衲衣。
定回时起橐驼坐,秀句一吐胸中奇。
过我郡斋那听去,衮衮谈玄侵日暮。
西风吹面作新凉,腾装欲指鄞江路。
一庵钱料山幽深,欲抛印绶聊招寻。
倦游归来问无恙,东第飘然正角巾。
朱藤花堕影,罨画因名溪。
林壑莽参错,鹈鴂挟春啼。
刺船未云久,眼明古招提。
入门赤泥亭,石梁亦可跻。
佛殿制淳古,凌空飞拱枅。
凄其念陈祖,此境尝幽栖。
虾滩弄竿线,龙卧聊蟠泥。
一朝风云会,起舞随荒鸡。
兴王岂细事,荒陵出金犀。
贤愚同一丘,莫厌青鞋胝。
迷涂不自觉,坐见六秩交。
霜发凛无几,况此日夜凋。
所寄在酒盏,倾银不辞高。
浇我磊块胸,那复气干霄。
手开赤泥封,不办呼孟劳。
乍纾愁肠回,亦沃渴肺焦。
君甚似江州,愧我非姓陶。
为僚且亲串,酌我非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