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瘖。
兽骄从不避,人到记由今。
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
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
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馀簪。
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瘖。
兽骄从不避,人到记由今。
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
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
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馀簪。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诗人以行走于穷径、环绕着竹林的堂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他赞赏这里的宁静,飞禽不受惊扰,万竹围绕,显得心境清幽。风吹过,带来虎啸和竹籁声,秋霜使蝉鸣减弱。动物们在这里自由自在,人迹罕至,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虽然不能在此终老,但仍愿暂时停留,欣赏并吟咏这里的美景。青松可以代替粮食,黄叶不必作为被褥,诗人初来时迷失,离去时才深深感受到其深远与隐秘。最后,他提到堂中还有幽居的高士,他们的发髻上还插着簪子,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生活境况的赞美,体现了宋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
鸟啼琐窗曙,薄寒犹中人。
綵服龙香炙,玉台鸾镜陈。
体轻腰束素,步细袜生尘。
洗妆初敛笑,握发半含嚬。
柳叶邀郎画,桃花倩妾匀。
蜂黄微点额,猩血浅涂唇。
不畏秋娘妒,那愁飞燕嗔。
淑姿岂长好,贞心终不泯。
愿为双紫绶,缠绕向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