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家·其四》
《出家·其四》全文
明 / 释今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华梵名言底不同,咒声初学苦难工。

六经章句曾多读,一会楞严失辩聪。

担板几能知道妙,偷心疑弗与禅通。

药王故为医分别,吞吐教如栗棘蓬。

(0)
鉴赏

这首诗《出家(其四)》由明代僧人释今帾所作,通过对比华梵(佛教与儒家)的名言,揭示了出家修行者在学习咒语时的困难,以及对经典阅读与实际修行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首联“华梵名言底不同,咒声初学苦难工”指出佛教与儒家思想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初学者在学习咒语时感到困难重重,暗示了宗教实践与理论理解之间的鸿沟。

颔联“六经章句曾多读,一会楞严失辩聪”表达了对经典阅读的重视,但同时也指出在深入的宗教体验中,原有的辩才可能变得不那么重要,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转变和超越。

颈联“担板几能知道妙,偷心疑弗与禅通”运用了比喻,将修行比作挑着重担前行,强调了修行的艰难与内在的挑战;同时,对“偷心”的质疑,反映了对内心杂念与禅修之间关系的探讨,暗示了修行者需要克服内心的障碍以达到禅定的境界。

尾联“药王故为医分别,吞吐教如栗棘蓬”以药王为例,说明了在修行过程中,需要细致地分辨和理解佛法的深意,而“吞吐教如栗棘蓬”则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复杂性和深奥性,需要修行者耐心地消化和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佛教修行者在面对理论与实践、内心与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与调和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修行的艰辛与智慧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今帾
朝代:明

今帾(一六一八?--一六九○),字记汝。新会人。原姓潘,名楫清,字水因。诸生。将应乡试,适以忧解。服阕,弃诸生,从天然老人受具。明桂王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为雷峰典客,后随杖住丹霞,充记室,再从老人住归宗。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老人入涅,复返雷峰。二十九年还古冈,访寻故旧,忽示微疾,端坐而逝。著有《借峰诗稿》。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猜你喜欢

除夕渭臣以惠泉相饷夜分煮茗独酌偶成·其一

除夕高亝夜,垆香独自看。

幽情松涧雪,诗思玉壶寒。

韵事无人共,清宵欲卧难。

几家灯火闹,犹竞五辛盘。

(0)

和子服四首·其一江干

十年泉壑梦,此曰羡君行。

谭虎心犹怯,看山眼暂明。

霜高群木脱,月满大潮平。

渐近梵村路,江声空外生。

(0)

病起遣怀十二首·其一

伏枕惊春老,开门觉草深。

避人疏旧友,多病怯长吟。

雨积花期缓,楼高海气沉。

独将寥阔意,天际数飞禽。

(0)

王江泾夜眺

戍火侵渔岸,沙凫狎小舟。

昔年经战地,残月照寒流。

天阔人烟冷,秋深水气收。

危桥时极目,独夜更含愁。

(0)

怀家宜人

南天瘴疠?秋尘,游子高堂忆老亲。

总有家音传驿使,干戈愁杀白头人。

(0)

湓浦渡

隔水唤渔子,抛罾客上船。

渡头人过尽,白鸟傍舟眠。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