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漾。谁傍。轻如蝶翅,小于钱样。抛家离井若为怜。
凄然。江东落絮天。年年苦被东君铸。啼鹃诉。
贱卖韶光去。涨晴湖。剪春芜。模糊。漫空下五铢。
荡漾。谁傍。轻如蝶翅,小于钱样。抛家离井若为怜。
凄然。江东落絮天。年年苦被东君铸。啼鹃诉。
贱卖韶光去。涨晴湖。剪春芜。模糊。漫空下五铢。
这首《河传·榆钱》描绘了榆钱随风飘散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伤感。词中以“荡漾”开篇,营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氛围,随后通过“谁傍”、“轻如蝶翅,小于钱样”等描述,将榆钱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细腻,仿佛它们在空中轻轻摇曳,如同蝴蝶的翅膀,又似铜钱般小巧精致。
“抛家离井若为怜”,这一句将榆钱拟人化,赋予它们离家别井的悲凉情感,表达了对漂泊无依之物的同情。接下来,“凄然。江东落絮天”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将榆钱比作落絮,飘散在江东的天空中,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年年苦被东君铸。啼鹃诉。贱卖韶光去。”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比喻为“东君”,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啼鹃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榆钱似乎在“贱卖韶光”,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易逝。
最后,“涨晴湖。剪春芜。模糊。漫空下五铢。”这几句描绘了榆钱在晴朗湖面上的倒影,以及它们在空中飘散的场景,给人一种模糊而梦幻的感觉。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想象与美感的世界之中。
综上所述,《河传·榆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榆钱随风飘散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秦人燔诗书,圣道散若烟。
宫殿干斗极,东游问神仙。
汉祖祠孔子,遂为百代先。
大哉礼乐意,所见何卓然。
因势道其趋,勇赴如决川。
但恨群臣间,馀习犹櫜鞬。
良平虽善虑,不在三代前。
安得豁达□,一见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