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兴二首·其一》
《感兴二首·其一》全文
元 / 刘诜   形式: 古风

秦人燔诗书,圣道散若烟。

宫殿干斗极,东游问神仙。

汉祖祠孔子,遂为百代先。

大哉礼乐意,所见何卓然。

因势道其趋,勇赴如决川。

但恨群臣间,馀习犹櫜鞬。

良平虽善虑,不在三代前。

安得豁达□,一见贾少年。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诜的《感兴二首(其一)》。诗中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之道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秦人燔诗书,圣道散若烟”描绘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象征着古代圣贤之道在权力的摧残下逐渐消散。接着,“宫殿干斗极,东游问神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狂妄行为,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帝王追求功利而忽视道德的批判。

“汉祖祠孔子,遂为百代先”转而赞扬了汉高祖刘邦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将孔子尊为先师,使得儒家文化得以传承并成为后世的典范。这一转折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大哉礼乐意,所见何卓然”是对汉高祖行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行为体现了深邃的礼仪和智慧,具有非凡的见识。接下来,“因势道其趋,勇赴如决川”进一步描述了汉高祖顺应时势,果断决策的形象,如同决堤之水,不可阻挡。

然而,“但恨群臣间,馀习犹櫜鞬”揭示了诗人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认为尽管汉高祖英明,但仍有大臣保留着旧习,未能彻底革新。最后,“良平虽善虑,不在三代前”提到张良和陈平两位谋士的智慧,但他们的智慧并未能超越夏商周三代的圣贤。

“安得豁达□,一见贾少年”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见到像贾岛这样的豁达之士的渴望,希望在当今社会也能出现一位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之道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现象的忧虑。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理想人物的期待,希望能够出现一位能够引领时代、弘扬正道的杰出人物。

作者介绍

刘诜
朝代:元   字:桂翁   号:桂隐   籍贯:吉安庐陵   生辰:1268—1350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猜你喜欢

送李伯和吏部提举浙东伯珍寺丞将漕夔门

奕奕君家好弟兄,皇华交映棣华明。

几年并列金闺彦,同日俱持玉节行。

万里往临夔子国,一江先到越王城。

会闻归取青毡旧,都似当年老贰卿。

(0)

送王伯奋守筠阳

三槐名德萃清门,七叶为州赖有君。

道院无忘山谷赋,郡斋当继颍滨文。

君应膝上怜文度,我向东床忆右军。

振起家声差易耳,便看奏最蹑青云。

(0)

枢密新府·其一

平生苦欲住山间,每恨家居不傍山。

游倦忽来参宥密,公馀却得对孱颜。

援琴万壑自同响,缓步一丘犹可攀。

信美终非吾久处,乞身惟待老乡关。

(0)

陈秘撰挽词·其一

陈氏多名德,兹来慕典刑。

宫端惊宿草,冷撰又泉扃。

自古有遗直,祇今谁独醒。

苍苍何可问,耆旧日彫零。

(0)

陈文恭公挽词·其四

致主唐虞上,东山志不渝。

衮衣重入觐,胡骑敢长驱。

梦已商楹奠,朝犹汉殿趋。

哀荣极终始,何止渡江无。

(0)

齐安郡夫人金氏挽词·其二

五子俱英发,尤知仲氏贤。

勤明真世济,廉俭信家传。

别乘径为郡,高城欲捍边。

版舆俄弃养,事业待他年。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