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依仁政已三年,曾奉高谈接绮筵。
五马清风珠海上,满轮明月桂花前。
今时地望谁能及,往日诗篇世共传。
家有傅岩三命在,即看霖雨到中天。
得依仁政已三年,曾奉高谈接绮筵。
五马清风珠海上,满轮明月桂花前。
今时地望谁能及,往日诗篇世共传。
家有傅岩三命在,即看霖雨到中天。
这首诗《呈冯太守》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冯太守的赞誉,展现了对官员德行与政绩的高度评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冯太守施政有方、文采斐然的敬仰之情。
首联“得依仁政已三年,曾奉高谈接绮筵。”开篇即点出冯太守施政有成,已经三年之久,并且在高雅的宴会上与他有过深入的交谈,暗示其不仅政绩卓著,且文采飞扬,能够与文人雅士相谈甚欢。
颔联“五马清风珠海上,满轮明月桂花前。”进一步描绘冯太守的风采与政绩。以“五马”象征其官职尊贵,“清风”形容其廉洁公正,“珠海”、“明月”、“桂花”等意象则寓指其政绩如明珠般珍贵,如同明月般照耀,桂花香气四溢,象征其德政深入人心,广受赞誉。
颈联“今时地望谁能及,往日诗篇世共传。”赞扬冯太守不仅在当代享有极高的声望,其往昔的诗篇也广为流传,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显示其文学才华与政治声望并重。
尾联“家有傅岩三命在,即看霖雨到中天。”以傅岩之典,比喻冯太守家中藏书丰富,学识渊博,预示着他的智慧与影响力将如同天降甘霖,惠及四方,寓意其德政与学问将泽被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高度赞扬了冯太守的德行、政绩与文学成就,展现了陈恭尹对其的深深敬仰之情。
三尺枯桐树,相随年岁深。
此行端有意,何处托知音。
隐隐青山夜,寥寥太古心。
空携水仙曲,更向海中岑。
孤峰碧峭,长云中瑶草。群鹿甡甡怪希有。
想嵩阳少室,曾伴松乔,知踏遍、白石苍苔多少。
逸人尘外趣,医凤骖鸾,梦上瀛洲历蓬岛。
蓦见此山中、便对烟霞,喜共约、长为侪友。
为借问、仙翁在何方,愿同往从之,遍窥岩岫。
淇澳风清,渭川月朗,此时天产耆英。
苍苍标格,挺出白云层。
最好坚心劲节,傲多少、桃李虚情。
人都道,孙枝子叶,早已肖龙形。
长春,曾不老,襟怀一片,玉立冰清。
喜七贤六逸,总是交朋。
试听铿金戛玉,玉堂上压倒梅兄。
君知否,平安信好,永耐岁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