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
不寒不暖看明月,况是从来少睡人。
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
不寒不暖看明月,况是从来少睡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比中秋与中春的夜晚,表达了自己对于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受。"长短一年相似夜"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一年四季的夜晚长度虽然有所不同,但在某种感觉上却又是相似的,这是一种诗人主观上的感受,而非客观事实的描述。
"中秋未必胜中春"则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偏好,认为中春的夜晚更胜于中秋。这里的“胜”字用得十分含蓄,不仅是景象的比较,更有情感的投入。这两句通过平淡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既普通又超凡脱俗的意境。
"不寒不暖看明月,况是从来少睡人"这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夜晚生活和心境。不冷不热的气候,使得诗人能够舒适地观赏夜空中的明月。这里的“况是”一词,引出了下文,是对前面情况的一个转折,也是整个情景的深化。此处的“从来少睡人”,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习惯——熬夜思考或创作,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生活、宇宙的一种思考和探索,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生存状态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淡泊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独特感悟。
仙鸟何飘飖,绿衣翠为襟。
顾我差池羽,咬咬怀好音。
徘徊洛阳中,游戏清川浔。
神交不在结,欢爱自中心。
驾言忽徂征,云路邈且深。
朝游尚同啄,夕息当异林。
出饯宿东郊,列筵属城阴。
举酒欲为乐,忧怀方沈沈。
何处醉春风,长安西复东。
不因俱罢职,岂得此时同。
贳酒宣平里,寻芳下苑中。
往来杨柳陌,犹避昔年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