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还入少年场,再觐尼山日月光。
粉萚半开新竹径,莓苔多处古宫墙。
莺藏嫩叶歌相唤,麝过春山草自香。
今日重来旧游处,从人笑道老癫狂。
不妨还入少年场,再觐尼山日月光。
粉萚半开新竹径,莓苔多处古宫墙。
莺藏嫩叶歌相唤,麝过春山草自香。
今日重来旧游处,从人笑道老癫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内心充满感慨与喜悦。首句“不妨还入少年场”,透露出诗人虽已年长,却依然保持着对知识和学习的热情,愿意再次踏入曾经的学府,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接着,“再觐尼山日月光”一句,巧妙地将孔子的故乡比作日月之光,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光辉,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崇敬和向往。
“粉萚半开新竹径,莓苔多处古宫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既古老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新竹的生长与莓苔的覆盖,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新生与传承的和谐共存。诗人在这里不仅看到了自然界的更迭,也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延续。
“莺藏嫩叶歌相唤,麝过春山草自香”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黄莺在嫩叶间歌唱,麝鹿走过,春山草木皆香。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最后,“今日重来旧游处,从人笑道老癫狂”一句,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重返故地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可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被周围的人视为“老癫狂”,但另一方面,这种行为恰恰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整首诗在轻松诙谐中蕴含深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独特态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