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逸民隐如》
《刘逸民隐如》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古风

昔余丙申岁,读书长洲县。

章华宋大夫,相与共笔砚。

夹河幽巷绕,入市清溪漩。

风物本芳嘉,追随悉英彦。

刘惔宋家邻,尤与陈生善。

流连说生平,跌宕多顾盼。

君也性温慎,十步必缱绻。

及其感慨时,焱然闪岩电。

酷爱《湖海集》,搜录日不倦。

虿尾与银钩,错落铺黄绢。

吴城七月秋,别我赴京甸。

同门八九人,联袂临流饯。

君时醉起舞,长袖风中卷。

赠以珊瑚鞭,饰以黄金钿。

莫矜红颜好,宫中妒娇面。

莫言白璧完,连城轻自眩。

运至慕荣华,愁来忆贫贱。

刘生方策名,欻遘贤关变。

是时盛苞苴,富人工汲援。

铜山砉然开,中有集贤院。

乌裸作主司,郑白朕翩荐。

谁令黔娄生,误厕时流选。

昆冈一旦焚,玉石何由见?

刘生恬淡人,竟受谗言煽。

白月照阛扉,不是昭阳殿。

凄凄范蔚宗,恻恻书团扇。

戍君玄菟郡,插君白羽箭。

君躯绝短小,何以能征战?

君身非金石,何以堪忧怨?

刘琨绕指柔,夙昔曾百炼。

江东西风起,莼鲈可以膳。

待君君不来,泪下如流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刘逸民的深厚友情以及刘逸民后来遭遇的不幸命运。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昔余丙申岁”引出回忆,诗人追忆起在长洲县读书时与刘逸民共同学习、生活的美好时光。接着描述了他们所处环境的幽静与清新,以及周围人物的才华横溢。特别提到了刘逸民的好友刘惔和陈生,以及刘逸民本人的温慎性格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中通过“流连说生平,跌宕多顾盼”、“君也性温慎,十步必缱绻”等句子,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刘逸民对《湖海集》的酷爱,以及诗人对他的离别赠礼,都体现了深情厚谊。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刘逸民命运的哀叹。他因时局变化而遭受谗言,最终被贬谪到遥远的玄菟郡。诗人以“白月照阛扉,不是昭阳殿”表达了对刘逸民处境的同情和无奈。最后,诗人以“戍君玄菟郡,插君白羽箭”、“君躯绝短小,何以能征战?”等问句,表达了对刘逸民身体条件的担忧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落日秋风岭上村。全稀过雁少行人。

正是悲伤愁绝处,更黄昏。

漠漠野烟生碧树,漫漫衰草际黄云。

借使昔人行到此,也销魂。

(0)

首阳

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

(0)

春日楼上

水树春烟重,庭花午影圆。

人边无限地,鸟外有馀天。

(0)

邛州西湖

先生宴坐西湖曲,水上青山削寒玉。

日光浮动山影来,酿作一壶春酒绿。

(0)

蜀道中念亲有作

东望庭闱魂欲销,层层云栈上岧峣。

江声山色情多少,相伴西来慰寂寥。

(0)

剑门读贾公疏诗石

剑门驻马立踟蹰,读尽新篇味有馀。

关令多情兼好事,诗名留得贾公疏。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