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踠地春愁重。流莺啼破红闺梦。睡起悄凭栏。
罗襦怯晓寒。卖花声渐近。催把云鬟整。
对镜画双娥。远山眉样多。
绿杨踠地春愁重。流莺啼破红闺梦。睡起悄凭栏。
罗襦怯晓寒。卖花声渐近。催把云鬟整。
对镜画双娥。远山眉样多。
这首《菩萨蛮》(其一)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在春日清晨的细腻情感与生活场景。开篇“绿杨踠地春愁重”以绿杨低垂的姿态,暗示了春意的浓厚与女子内心的沉重情绪,春愁二字直接点明了主题。接着“流莺啼破红闺梦”,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黄莺啼鸣打破宁静梦境的情景,将自然界的生机与闺阁内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诗作的意境美。
“睡起悄凭栏”一句,细腻地刻画了女子从梦中醒来,悄悄倚靠在栏杆上的动作,透露出她对现实世界的些许无奈和逃避。而“罗襦怯晓寒”则通过女子对晨寒的敏感反应,进一步表现了她的柔弱与细腻,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某种忧虑或期待。
后半部分“卖花声渐近,催把云鬟整。对镜画双娥,远山眉样多”则展现了女子在日常生活的准备过程中的小细节。卖花声的临近,促使她整理妆容,对着镜子描画双眉,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体现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琐事的细心处理。特别是“远山眉样多”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精心描画的眉毛比作远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女子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菩萨蛮》(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闺中女子在春日清晨的情感波动与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清代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的独特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盼天涯,青青目断,相思满地销魂。
旧愁销未了,金针谁绣出,又愁新。
斜阳一碧绿,最可怜、似梦如尘。
犹自有、玉骢去也,不信王孙。伤春。
萧郎一别,棠梨落尽,深掩重门。
凤靴挑菜后,钿车陌上看,腰绿湘裙。
佳人黄土矣,想断肠、总化红根。
怪游荡杨花不绊,只绊离痕。
芷云深,蘋梦浅,草阁枕孤渚。
镜槛平波,波上有鸥住。
微茫几点烟螺,两三沙雁,红画出、冷斜阳暮。
寻好句。分明一段荒寒,芦白卷凉雨。
圆泖湖边,相约伴渔父。
湘弦弹瘦秋花,水仙都醒,唤小艇、载将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