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憔悴傍灵均,澧浦传波色尚新。
总为握香誇大国,可无含意托幽人。
荣庭秀夺三花晓,纫佩芳留九畹春。
我自当门逢弃掷,敢将时调怨沈沦。
十年憔悴傍灵均,澧浦传波色尚新。
总为握香誇大国,可无含意托幽人。
荣庭秀夺三花晓,纫佩芳留九畹春。
我自当门逢弃掷,敢将时调怨沈沦。
这首诗以兰花为题,通过描绘兰花的形态、香气和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兰花独特的情感与思考。
首句“十年憔悴傍灵均”,以屈原(灵均)的典故起笔,暗示兰花虽历经岁月的磨砺,却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接着,“澧浦传波色尚新”一句,描绘了兰花在澧水边的生长环境,即使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其色泽依旧鲜亮,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
“总为握香夸大国,可无含意托幽人”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兰花的象征意义。兰花不仅以其独特的香气赢得了国家的赞誉,更寄托着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如同隐居的高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荣庭秀夺三花晓,纫佩芳留九畹春”则赞美了兰花在庭院中的美丽与芬芳,其花朵的绽放仿佛在清晨的阳光下夺目,而其佩带的香气则能持久地留在九畹之地,彰显出兰花的高雅与持久的魅力。
最后,“我自当门逢弃掷,敢将时调怨沈沦”表达了诗人面对世态炎凉、个人遭遇不公时的自我反思与坚持。即便身处逆境,也不应随波逐流,而应坚守自己的信念与操守,正如兰花在恶劣环境中仍能保持其高洁之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石鼓镌功元自缺,秦碑颂德久应讹。
一时篆籀今谁解,白发江南玉雪坡。
出山何如入山时,得则欢喜失则悲。
既非长往胡不归,有形虽远无形随。
同行之伴各有宜,故吾未辨今吾谁。
图中索骥徒尔为,骊黄牝牡神持机。
旁人不信微乎微,丹青咏歌还相知。
不诗与图形乃遗,诗之图之形非迷。
自赏未已复自嗤,欲言不言忽忘之。
五十二岁气日羸,今当与尔常别离,西风萧萧吹征衣。
渭水载残日,金蛇烂西游。
分光到岩阿,我我岩之幽。
平田豁万里,紫烟日边浮。
参差野人居,明灭芦花洲。
复岭下回抱,攒峰上森稠。
大松纷仰干,数至几万休。
崇冈草一无,鳌背阔且修。
扶藜立背端,烈烈长风遒。
郁勃当此时,尚从随风流。
壮观不可言,何山敢同仇。
西方金屈蟠,气发难自收。
化作神秀区,厌低四岳头。
吾今幸何深,顿惬半世谋。
明当过南峰,今宵且夷犹。
寻诗志所历,一毛于九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