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发一宿庵》
《发一宿庵》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曾闻绝顶接天梯,几叠烟岚望已迷。

得意总忘山远近,但行休问路东西。

飘萧洞气成飞雨,冥漠丹根获紫泥。

常自笑人岩畔月,有山如此不幽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高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哲理与自然之美。首句“曾闻绝顶接天梯”,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高山之巅仿佛与天相接的情景,激发了读者对壮丽景色的想象。接着,“几叠烟岚望已迷”一句,通过描写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登山过程中的迷离与挑战。

“得意总忘山远近,但行休问路东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豁达态度,强调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过于计较路径的远近和方向,而应专注于前行。这种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飘萧洞气成飞雨,冥漠丹根获紫泥”描绘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洞穴中飘散的湿润空气化作细雨,丹青般的岩石上长出紫色的泥土,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不息。

最后,“常自笑人岩畔月,有山如此不幽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尘世生活的反思,暗示了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心灵宁静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金陵杂诗十六首选八·其七

句曲阳明洞里仙,馆坛残刻渺荒烟。

挂冠神武真豪杰,不访三茅已是仙。

(0)

题董研樵玉泉院听泉图二首画一石谷,中嵌陈搏睡像·其二

世尊闻钟问弟子,此声在钟抑在耳。

在耳将奈群聋何,在钟众听胡相似。

此图百道飞呜玉,我欲听之寂无物。

主人看画思旧游,髻髴妙音发琴筑。

漠者不应感者求,不逢知己徒顷忧。

(0)

山泉道中

落日万峰青,羊肠穿曲折。

花落断岩边,满地胭脂雪。

何人跨乌犊,宛转经林樾。

松杉初长成,笠影时出没。

遥闻短笛声,吹出峰头月。

即此净尘心,劳劳叹行役。

(0)

晚步东郊

人生无百岁,身世等浮沤。

茫茫阅人代,今古貉一丘。

不识天地间,何物为公侯。

随遇适所适,薄暮郊原游。

岂无名利客,车马行九州。

劳劳同一尽,富贵真云浮。

念此重徘徊,忽忽春徂秋。

流连日向夕,欲去复勾留。

(0)

白玉本十三行为杨献叔题·其三

碧玉清刚白玉肥,较量波拂到纤微。

近人别具谈碑口,顿觉承平老辈稀。

(0)

题冯尹平幽窖雪鸿画卷·其二

亭林奚事怒沉河,吴季从闻出塞歌。

万里寻亲今有几,只身负骨痛如何。

完巢生死恩难报,题墓容衰事已多。

两卷丹青皆血泪,勉承苦志莫蹉跎。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