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游兮四方,江湖兮庙堂。
眷兹洞兮吾老,何忧心兮可忘。
夙游兮四方,江湖兮庙堂。
眷兹洞兮吾老,何忧心兮可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云庄十石辞》之八,名为“后乐”。邵宝以“后乐”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官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夙游兮四方,江湖兮庙堂。”开篇即展现出诗人广泛游历的经历,无论是广阔的江湖还是高耸的庙堂,都曾留下他的足迹。这里将江湖与庙堂并提,既指实际的地理空间,也暗喻人生的两种不同境遇:一种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江湖),另一种则是充满责任与束缚的官场生涯(庙堂)。
“眷兹洞兮吾老,何忧心兮可忘。”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期待和对过往经历的回顾。“眷兹洞”,可能是指他心中向往的隐逸之所,或是某个特定的山洞,象征着宁静、安详的老年生活。而“何忧心兮可忘”,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过去种种忧虑和烦恼的释怀,认为在老年时可以忘却这些忧愁,享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邵宝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深刻体会,以及对内心平静与无忧生活的向往。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对自然、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刘均癖于诗,老大意转豪。
举目一世空,振衣千仞高。
左顾少陵杜,右盻彭泽陶。
琐琐儿女语,呫嗫徒嗷嗷。
仰天肆大嚼,对客挥长毫。
剂量古与今,针砂诗与骚。
一一中膏肓,竖子焉能逃。
惜哉抱所见,白首竟莫遭。
巳矣勿复道,落日悲风号。
节过传柑后,馀寒袭故衣。
雷从梅上尽,春向柳边归。
且复从人饮,何须密妓围。
金吾犹不禁,鹦鹉试频挥。
上客推文靖,仙翁得令威。
交游知有道,笑语共无机。
细雨朝还作,高云夜不飞。
玉箫停凤曲,银烛继蟾辉。
但觉新欢治,应知旧事非。
莫辞同潦倒,良会古来稀。
彪衣麟袍夹路来,飞鱼绣蟒皆新裁。
千官尽出都门道,万乘遥从朔野回。
瑞气晴浮丹凤阙,先声晓过白龙堆。
东风吹雪度城隈,流英落絮舞徘徊。
王春玉历三阳动,人日仙蓂七叶开。
列炬通城明似昼,腾车广陌沸成雷。
骑营下令罗霜仗,帐殿留欢捧御杯。
小臣献寿颂休哉,陛下神武英雄才。
龙庭驱丑虏,雁塞灭氛埃。
宁如汉天子,空上单宇台。
鸿名骏烈垂千祀,帝德皇风被九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