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传薪岂尽,漏响夜方深。
照得当年夕,艰难缔造心。
火传薪岂尽,漏响夜方深。
照得当年夕,艰难缔造心。
此诗《故宫咏烛》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烛光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历史艰难岁月中先辈们缔造国家的深情缅怀与敬意。
首句“火传薪岂尽”,以“火传薪”比喻历史文化的传承,虽历经沧桑,但薪火不灭,寓意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接着“漏响夜方深”,描绘了夜晚时分,时间的流逝如同滴漏的声音,深沉而悠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宝贵和历史的厚重。
“照得当年夕,艰难缔造心。”这两句直接点明主题,烛光照耀的是历史的某个特定时刻——艰难的创国时期。这里的“缔造心”不仅指实际的国家建设,更包含了无数先贤的智慧、勇气与牺牲精神。诗人通过烛光这一意象,赞美了那些在黑暗中照亮道路的人们,他们的付出与坚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整首诗以烛光为线索,将历史的回顾与对先人的敬仰融为一体,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