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遗马肝,未为不知味。
食鱼必河豚,此理果何谓。
非鳞亦非介,芒刺皮如猬。
见形固可憎,况复论肠胃。
食肉遗马肝,未为不知味。
食鱼必河豚,此理果何谓。
非鳞亦非介,芒刺皮如猬。
见形固可憎,况复论肠胃。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题为《食鱼》。诗中通过日常饮食中的两个例子,表达了对过分追求某种事物极致的反思。首句“食肉遗马肝”和“食鱼必河豚”暗指人们有时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甚至不惜冒险尝试可能带来危险的食物,如马肝和河豚,这两者在古代被认为是美味但有毒的。接着,诗人指出河豚并非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其皮上长满芒刺,形象令人厌恶。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河豚的外表已令人不悦,更何况其内部构造。整首诗寓言式地批评了人们过度追求美食而忽视潜在风险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卓午辞和川,暨暮宿香泉。
秉烛寻名胜,冒雨淩寒烟。
烟霾鲁叟磬,雨湿梵堂禅。
香泉问何如,温温如暮春。
因动浴沂想,鲜见浴沂人。
何以鲜其人,浴法人莫传。
一浴净毛骨,再浴清心神。
三浴日月光,天地与偕新。
天地既已新,人世无妖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