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生两石间,颜状何落落。
行须接石脉,生理初甚约。
岂无蝼蚁窥,未免风雨剥。
孤撑谢栽培,欲取那可攫。
森然两石意,与柏真不薄。
峥嵘炎凉外,盘踞互相络。
千尺意有馀,凛凛未可度。
公看养口体,怪此躯干削。
满眼较短长,琐细公所略。
柏生两石间,颜状何落落。
行须接石脉,生理初甚约。
岂无蝼蚁窥,未免风雨剥。
孤撑谢栽培,欲取那可攫。
森然两石意,与柏真不薄。
峥嵘炎凉外,盘踞互相络。
千尺意有馀,凛凛未可度。
公看养口体,怪此躯干削。
满眼较短长,琐细公所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对苏公内翰所绘《柏石图》的鉴赏之作。诗中描述了画中的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形态独特,虽然环境艰难,但生命力顽强,根系深入石缝,抵抗风雨侵蚀。柏树虽孤零零地挺立,却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与石头的意象相得益彰。画面中的峥嵘景象超越了寻常的炎凉,石头和柏树相互缠绕,形成了一种深远而有力的构图。
诗人感叹画中柏树瘦削的身躯,暗示其历经磨砺,却依然保持高洁之态。他以“满眼较短长,琐细公所略”来评价画作,认为画家巧妙地通过精细的描绘,展现了柏树的内在精神,而非外在的繁复细节。整体上,这首诗是对一幅艺术作品的深度解读,赞美了柏树的坚韧和画家的技艺。
君家住在于山麓,门前旧种桑榆绿。
遥望葱葱知故家,况有清阴庇邻曲。
记得当年二月时,缲车轧轧蚕初丝。
桑影欲斜春社散,榆烟新起午炊迟。
故乡别来今几载,树色重重长不改。
石砌轻风落小钱,粉墙晚日垂高盖。
怜君近别复何如,依然绕屋青扶疏。
感之忽尔有归思,因买孤舟还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