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秋风起暮笳,灯前有客正思家。
明朝九日须当醉,几度能同对菊花。
城上秋风起暮笳,灯前有客正思家。
明朝九日须当醉,几度能同对菊花。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城上秋风起暮笳”以“秋风”和“暮笳”营造出一种萧瑟而怀旧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接着,“灯前有客正思家”一句将读者的视线从广阔的城楼拉回到一个更为私密的空间——灯下独坐的旅人,他正沉浸在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中。这种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情感的深度。
“明朝九日须当醉”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的期待,希望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思乡之苦。这里的“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心灵上的慰藉,是对团聚与欢乐的渴望。
最后一句“几度能同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能否再次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不确定感。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相聚难得的感慨。
事不理,问伯始,济世安人亦徒尔。
事不谐,谐文开,杜门却轨何为哉?
北路鱼,南路徐,朱轮锦幛塞通衢。
江千万,蔡五百,铜山金埒无遗策。
势焰炙手手可势,往往古今齐一辙。
尧峰野叟独怡然,常栖茅屋耕石田。
新知惟恃壁间杖,旧物剩有床头毡。
比来鬓秃齿都豁,但守陇亩终余年。
君不见大鹏小鴳各有慕,世人未必知其故。
功名富贵能几时,久已掉头不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