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西风吹鹖冠,家贫归计强承欢。
谁知阙下佣书者,又向沧浪理钓竿。
溪上西风吹鹖冠,家贫归计强承欢。
谁知阙下佣书者,又向沧浪理钓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溪边生活的贫寒书生,面对生活压力,他努力维持着家庭的和谐,尽管内心可能充满了无奈与挣扎。诗中“西风吹鹖冠”一句,以自然界的风声喻指生活的艰辛与挑战,鹖冠象征着书生的身份与地位,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微小与不易。接着,“家贫归计强承欢”则直接点明了书生为了家庭,即便生活困苦,也尽力保持乐观与和气的态度,展现了其坚韧与责任感。
后两句“谁知阙下佣书者,又向沧浪理钓竿”,转折中透露出书生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他或许曾是朝廷的佣书之人,即为官府抄写文书的文职人员,但最终却选择了退隐,回到溪边,拿起钓鱼竿,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以及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深刻揭示了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抉择,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