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其一》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其一》全文
唐 / 孟郊   形式: 古风

何处山不幽,此中情又别。

一僧敲一磬,七子吟秋月。

激石泉韵清,寄枝风啸咽。

泠然诸境静,顿觉浮累灭。

扣寂兼探真,通宵讵能辍。

(0)
注释
山:幽深的山。
情:特殊的情感。
僧:僧人。
磬:木鱼。
七子:七个书生。
秋月:秋天的月光。
激石:冲击岩石。
泉韵:泉水声音。
寄枝:树枝。
风啸:风声。
泠然:清冷的样子。
诸境:所有景象。
浮累:世俗的烦恼。
扣寂:敲击寂静。
探真:探索真理。
通宵:整夜。
辍:停止。
翻译
哪里的山不幽深,这里的情景更是独特。
一个僧人敲响木鱼,七个书生吟诵着秋天的月色。
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树枝随风颤抖,发出低沉的呼啸。
一切变得宁静,顿时感到世俗的烦恼消失无踪。
在寂静中探索真理,整夜都无法停止这种沉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何处山不幽,此中情又别”两句点出了诗人对于山野之幽深有着特别的情感寄托,这里不是一般的幽静,而是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别样情怀。接着,“一僧敲一磬,七子吟秋月”则展示了寺院中的宁静景象,一位僧人敲击着磬石的声音,与七个孩子在秋夜中吟咏诗文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激石泉韵清,寄枝风啸咽”描述了泉水冲击石壁清脆的声响,以及树枝在风中轻柔摇曳的声音,这些自然声音似乎都在诉说着什么,更增添了一份禅意。

“泠然诸境静,顿觉浮累灭”一句,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感受,周围的一切景象都是那么的平和安详,让人感到心中那些纷扰杂念仿佛都随之消散了。

最后,“扣寂兼探真,通宵讵能辍”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不仅要打破外界的喧嚣,更要深入探求生命和宇宙的真谛,即便是整晚都不会停止这种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化和精神提升的渴望,是一首融合了禅意与诗情的佳作。

作者介绍
孟郊

孟郊
朝代:唐   字:东野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生辰:751~814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猜你喜欢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其三

丽句清言继风雅,手开云汉焕天章。

珠玑散落佳山水,奕世人薰一瓣香。

(0)

杂诗二十七首·其二

孤山不复访林逋,杖策东风踏碧芜。

九里苍云经晓径,四围碧玉照清湖。

(0)

杂诗二十七首·其十

腊后暄和若夏初,梅花催暖不容疏。

从来准拟连旬赏,数日能忙雪不如。

(0)

光孝病中闻予与印在天封亦冒雪见过

老病维摩方丈开,天风破冷舞琼瑰。

满山皓色作和气,知是道人冲雪来。

(0)

浪淘沙令.述怀

清介百无求。民瘼怀忧。席珍藏器效前修。

自负平戎经国略,壮气横秋。二纪叹淹留。

寻壑经丘。醉吟适意且遨游。

致主丹心犹未老,天意知不。

(0)

西江月·其三泛舟

一派弯溪曲港,两山松干柽萝。寻幽乘兴泛烟波。

时见白鸥飞过。炫日浪纹金影,连云岸草青莎。

陶然一醉养天和。解意歌莺劝我。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