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景萧森欲换年,宦情羁思两悠然。
流光半逐红尘去,窃食能无愧俸钱。
暮景萧森欲换年,宦情羁思两悠然。
流光半逐红尘去,窃食能无愧俸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末暮景时的复杂心情。首句“暮景萧森欲换年”,以“萧森”二字渲染出一种秋日黄昏的凄清氛围,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预示着新年的到来。接着,“宦情羁思两悠然”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官员,以及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作为官吏,既有对仕途的追求(宦情),又有因远离家乡、亲人而产生的羁旅之思,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得他的心境显得既自由又束缚。
“流光半逐红尘去”,这里的“流光”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红尘”则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忙碌的生活。诗人感叹时间的一半似乎被世俗的尘嚣所吞噬,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最后一句“窃食能无愧俸钱”,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官职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与道德标准有所偏差,尤其是考虑到领取的俸禄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劳动和贡献,这种自我反省体现了诗人对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逸人在山泽,境静心自清。
树堂不必广,取适三四楹。
几席何所有,图书浩纵横。
尊罍时复具,客至辄与倾。
东风散庭树,众鸟相和鸣。
高歌有至乐,所乐非世情。
食薇卧首阳,空留苦节名。
旧衣起草庐,勋业竟何成。
士师与乘田,行义不在荣。
嗟嗟雷夫子,吾知得其生。
墓上华,开满枝。
行人看花行为迟,行人有恨花不知。
不生名园使人爱,却生墓上令人哀。
谁家此墓临古道,寒食无人来祭扫。
莫是东君惜无主,遣此閒花伴幽兆。
聊持一杯酒,酹尔泉下客。
今日此花开正好,但恐明日花狼籍。
人生似花能几时,古人今人皆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