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熊食之盐,爱獭饮之酒。
匪爱实害之,名言闻之柳。心所说,毁舟为杕。
心所欲,毁钟为铎。所与几何,十损一得。
扬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无益,谓智不可。
戟以刈葵,镜以盖卮。枘凿弗入,非愚而谁。
爱熊食之盐,爱獭饮之酒。
匪爱实害之,名言闻之柳。心所说,毁舟为杕。
心所欲,毁钟为铎。所与几何,十损一得。
扬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无益,谓智不可。
戟以刈葵,镜以盖卮。枘凿弗入,非愚而谁。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杂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爱熊食之盐,爱獭饮之酒。” 开篇以动物贪食的习性比喻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但这种欲望往往导致过度消费,带来危害。
“匪爱实害之,名言闻之柳。” 意味着表面上的爱好实际上是在伤害自己,这句话通过引用“柳”来强调这种行为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欲望可能导致的荒谬行为,比如将大船砍成小舟,将大钟改造成小铃铛,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在追求满足时可能做出的不理智选择。
“所与几何,十损一得。” 表达了在追求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往往远大于得到的回报。
“扬汤止沸,抱薪救火。” 这是著名的比喻,用来形容采取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结果只会让问题更加恶化。
“愈甚无益,谓智不可。” 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暗示了智慧的缺失。
“戟以刈葵,镜以盖卮。” 通过使用武器和镜子的不当用途,再次强调了行为的荒谬性。
“枘凿弗入,非愚而谁。” 最后一句以木工工具的不匹配为例,说明了某些行为或想法的不合理性,并非出于愚蠢,而是缺乏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夸张和讽刺,表达了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错误行为的批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智慧和理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