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风高秋渐横,此时谁复论浮名。
巍巍独坐虚生白,寂寂幽林露有声。
久住深山无此意,偶观尘世乐閒情。
竹林薄梦先桐叶,不到寒更衣欲轻。
月落风高秋渐横,此时谁复论浮名。
巍巍独坐虚生白,寂寂幽林露有声。
久住深山无此意,偶观尘世乐閒情。
竹林薄梦先桐叶,不到寒更衣欲轻。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月落风高的静谧景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首句“月落风高秋渐横”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夜的宁静与凉爽,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清冷而深远的基调。接下来,“此时谁复论浮名”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心境。
“巍巍独坐虚生白,寂寂幽林露有声”两句,通过对比巍峨与孤独、寂静与露珠的声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然。
“久住深山无此意,偶观尘世乐閒情”则表达了诗人长期隐居山林后对尘世生活的偶然审视,以及从中发现的乐趣。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最后,“竹林薄梦先桐叶,不到寒更衣欲轻”两句以竹林、桐叶等自然元素入诗,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同时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寒冷的夜晚,心灵也能保持轻盈与自由,不受外界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秋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厚爱,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秋风淅沥秋塘净,菰米沈波荷折柄。
翻藻鱼跳水气腥,采菱人散歌声定。
莲茎袅袅缀枯房,上有雍渠立晚凉。
翠盖裂残浑改色,红衣落尽尚馀香。
图中颇得周诗义,未论工拙先观意。
不写和鸣写急难,人间谁独无兄弟。
嗟我龙钟命弗齐,今年同气委黄泥。
白头徒重鸰原感,展卷他乡忍泪题。
明王慎德蛮夷宾,尺天寸地皆王臣。
远人重译贡龙马,流沙万里来麒麟。
金丸声动佛郎国,宝剑气接明河津。
不知何年离榆塞,但见此日朝枫宸。
毛騧生来玉琢鼻,钱骢隐起花攒鳞。
最后赭白信无敌,如此丹青款有神。
腾骧欲飞使者喜,控制不得奚奴嗔。
我闻陈阅善匠意,无乃韩干为前身。
按之图中得所以,借哉世上遗其真。
骊黄牝牡不易索,九方率后知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