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这是一首描绘襄阳春日游乐的诗篇。诗人通过使君的视角,表达了对襄阳美好春光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乱时代中原春田荒废的忧虑。
"提戈入市裹毡裘"一句,设定了一种军事化的生活场景,使君身着毡裘,手执戈入市,透露了边塞地区的紧张气氛。随后"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则转而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使君在襄阳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多次享受春天的游乐。
"襄阳春游乐何许,岘山之阳汉江浦"更具体地指出了使君春游的地点是在岘山之阳的汉江岸边。这里的景色宜人,使君的春日游乐仿佛是对美好自然的一种沉醉。
然而,诗意随后转折,以"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表现了人们对于使君形貌的描述,既有赞誉之词,也透露出一些嘲讽或是比喻。接着"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则切换回对战争与颓败景象的关注,通过一个途经者询问洛阳的情况,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痛苦。
最后两句"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表达了远方的人们听闻襄阳之乐,而自己只能在目送离去的飞鸟中寻找寄托心中的哀愁。这不仅是对音乐的向往,更是对和平生活的一种渴望。
整首诗通过使君的襄阳春游,展现了战争与和平、荒废与美好的强烈对比。它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矛盾。
节季日月浅,山川凋落繁。
志士惜迟暮,触事念虑端。
同游得佳士,散怀逐跻攀。
匆匆万夫内,乃有吾子贤。
英特奇伟姿,笔精语亦温。
暂远欣已遇,当忧亦为欢。
步屧得古寺,入室清心源。
草枯石色出,层构阴崖缘。
猛虎昔夜吼,发石存幽泉。
至今连筒饮,颇厌井汲艰。
佳节去我久,黄花有馀妍。
愔愔夕钟罢,草草尊酒残。
客子已山际,落日犹树巅。
举世尘漠漠,朗咏山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