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则炎炎未百年,今看枯柳著疏蝉。
庄田置后频移主,书画残来亦卖钱。
春日有花开废圃,岁时无酒滴荒阡。
朱门从古多如此,想见魂归也怆然。
恰则炎炎未百年,今看枯柳著疏蝉。
庄田置后频移主,书画残来亦卖钱。
春日有花开废圃,岁时无酒滴荒阡。
朱门从古多如此,想见魂归也怆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更新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旧宅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恰则炎炎未百年,今看枯柳著疏蝉。”这里,“恰”字用得十分妥帖,它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是那么迅速,而“炎炎”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过去岁月的繁华与热闹。百年虽长,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转眼间曾经繁茂的柳树已变得枯槁,仅剩下几只蝉虫栖息其上。
“庄田置后频移主,书画残来亦卖钱。”这两句诗描写了旧宅周围的景象。庄园被置换,主人迭代更替,而那些曾经珍贵的书籍和绘画,如今只剩下破烂不堪,也只能拿去换取微薄之财。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损耗,更反映了精神文化价值的贬值。
“春日有花开废圃,岁时无酒滴荒阡。”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春天花开,也只能在废弃的园圃中独自绽放。没有了年节的欢庆,没有了酒宴的热闹,只剩下荒凉的田野和静谧的时光。
“朱门从古多如此,想见魂归也怆然。”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历史的宿命感。红门(朱门)往往象征着权贵之家,但即便是这样的家庭,也难逃历史的轮回和物是人非的现实。诗人心中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逝去灵魂归来的无力感,都化作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旧宅周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以及个人情感与历史宿命之间的交织。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又细腻,是对过往记忆的一种缅怀,也是一种时代变迁中个体无力感的抒发。
暮角含风雨气曛,寂寥莓翠上衣巾。
道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如天地春。
梦入乱峰仍履雪,吟看芳草祗思人。
手中孤桂月中在,来听泉声莫厌频。
龙钟多病后,日望遇升平。
远念穿嵩雪,前林啭早莺。
厨香烹瓠叶,道友扣门声。
还似青溪上,微吟踏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