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画·其六》
《题画·其六》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觉得山容不耐秋,一山霜树秃于鹙。

怕他误入枯禅道,唤起钟声出梵楼。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凄清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觉得山容不耐秋”,以主观感受开篇,点明了季节的变化,暗示山色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有些疲惫或不耐烦,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接着,“一山霜树秃于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树木在霜雪的覆盖下变得枯黄、稀疏,如同秃鹫一般,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景象。

“怕他误入枯禅道”一句,诗人将山林的荒凉与禅宗的寂静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这里的“枯禅道”既指自然界中的荒凉景象,也暗喻了禅宗修行中的寂灭与空灵,诗人担心这荒凉的景象会让人误入禅宗的寂静之道,迷失自我。

最后一句“唤起钟声出梵楼”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想象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远处的寺庙传来悠扬的钟声,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精神世界的某种呼应。钟声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山林,也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宁静与和谐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追求和心灵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结合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之间的深刻联系。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村机

村庄寒露下,茅屋发机声。

自念风霜早,非关蟋蟀鸣。

林中乌半咽,门外月三更。

高阁矜罗绮,何人识此情。

(0)

墨梅一首

江边老树根如铁,枝上繁花乱成雪。

千葩万蕊一时开,刚值江南好风月。

川回谷转山路微,春来无处无芳菲。

行迟似爱影在地,坐久不知香满衣。

江南此景看不足,江北见之如见玉。

丹青纸上漫成尘,桃李担头空过目。

平生知已孟与林,招之不来劳我心。

看花载酒不知处,灞雪潇潇湖水深。

(0)

乌夜啼

宫井乌啼宫树碧,月色生寒露华白。

哑哑不断深夜閒,明朝车马天际还。

绿窗美人欢不寐,未晓凝妆贴珠翠。

(0)

题周曾秋塘图

荷枯苇折澹秋塘,岸侧夫容镜里妆。

水宿云飞禽共乐,不须别处觅潇湘。

(0)

八台咏.歌风台

芒砀云气高崔嵬,山东噫气声如雷。

睢阳拔木真细事,天遣吹暖秦坑灰。

沛中小儿强解事,击筑高歌搅乡思。

周南正始风化行,可惜歌中无此意。

伯心之存良可知,五叶变作秋风辞。

(0)

请君听说吴江蟹,除却吴江无处买。

岂无郁州与上海,独许汾湖十分倍。

筐如负笈行披铠,大者盈斗吁可怪。

爬沙惊倒儿女骇,黄金填胸高块磊。

十月尖脐更精彩,玻瓈玛瑙光璀璀。

髓香骨脆味潇洒,坐令华堂厌烹宰。

好办糟邱与醯醢,酝藉风流无不改,介夫佳传传千载。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