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桑田注白波,幽幽花洞忆真多。
丹成已在风烟上,鹤返其如城郭何。
月下清池明老剑,云凝碧落听笙歌。
五陵王气龙沙近,傥乞飞霞侍玉珂。
渺渺桑田注白波,幽幽花洞忆真多。
丹成已在风烟上,鹤返其如城郭何。
月下清池明老剑,云凝碧落听笙歌。
五陵王气龙沙近,傥乞飞霞侍玉珂。
这首宋诗《登碧落堂》由聂致孙所作,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渺渺桑田注白波”以广阔无垠的桑田和滔滔白波相映,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暗寓时光流逝之感。次句“幽幽花洞忆真多”则转向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和人事的深深怀念。
第三句“丹成已在风烟上”可能寓言修炼得道或理想实现,意味着诗人的精神追求已超越世俗,飘然于风烟之上。接下来,“鹤返其如城郭何”借仙鹤归巢难以寻觅昔日居所,暗示诗人对尘世的疏离和对超脱的向往。
“月下清池明老剑”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月光下的老剑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又与笙歌的“云凝碧落”形成对比,增添了浓厚的诗意。最后两句“五陵王气龙沙近,傥乞飞霞侍玉珂”以五陵之地的帝王气象和龙沙的遥远,表达出诗人对权势的淡泊,以及希望能如飞霞般自由自在地陪伴玉珂(可能指美玉或珍贵物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哲思,体现了宋诗的深沉内敛之美。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後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
何须暄晴极,然后寒雨生。
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
剪剪自神妙,无乃与物矜。
造物本非作,观者或强名。
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
平生感秋至,此意念已平。
独念老病身,颇不耐夙兴。
何时归故园,晏眠闭柴荆。
鸣鸡亦不留,好梦无吾惊。
他年忆此诗,惘如宿酒醒。
思归已可喜,而况真归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