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
《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五言律诗

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

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

横折山河影,谁攀阊阖天?

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于五月十三夜晚在江上行舟时,仰望明月的情景,充满了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首句“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仿佛在说,曾经有多少泪水洒向大海,如今却只能看到一轮圆满的明月。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隐含着对历史沧桑的感叹。

接着,“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两句,诗人将目光从天空转向脚下流淌的江水,又转而思考广阔的世界。这两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江水依旧,但世界却在不断变化,不知下一个“何年”会是什么景象。

“横折山河影,谁攀阊阖天?”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探索。山河的倒影在水中横折,仿佛是自然界的奇妙画卷。而“阊阖天”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这里用以象征宇宙的高远和神秘。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谁能攀登那通往天际的门户?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的体现。

最后,“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增城和赤嵌都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处之地或其想象中的某个地方。这两句诗通过“血痕殷”这一形象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战争的残酷。即使是在如此高耸的增城之上,那斑驳的血迹依然清晰可见,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沉重和生命的脆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以及宇宙奥秘的感悟,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好奇,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忆秦娥·玉花骢

玉花骢。
晚街金辔声璁珑。
声璁珑。
闲敧乌帽,又过城东。
富春巷陌花重重。
千金沽酒酬春风。
酬春风。
笙歌园里,锦绣丛中。

(0)

苏武慢·澹霭空濛

淡霭空濛,轻阴清润,绮陌细初静。
平桥系马,画阁移舟,湖水倒空如镜。
掠岸飞花,傍檐新燕,都似学人无定。
叹连成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鬓。
空记忆、杜曲池台,新丰歌管,怎得故人音信。
羁怀易感,老伴无多,谈尘久闲犀柄。
惟有修然,笔床茶灶,自适笋舆烟艇。
待绿荷遮岸,红蕖浮水,更乘幽兴。

(0)

浣溪沙 和无咎韵

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0)

水调歌头 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0)

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
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
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0)

乌夜啼·檐角楠阴转日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