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愿行平等,天观必照知。
贪嗔常不见,善恶岂相规。
利益恒将正,勿教乱所思。
因缘如响合,变化杳无为。
发愿行平等,天观必照知。
贪嗔常不见,善恶岂相规。
利益恒将正,勿教乱所思。
因缘如响合,变化杳无为。
此诗为宋代文学家赵炅所作,名为《逍遥咏》之十四。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哲思的诗篇,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
“发愿行平等,天观必照知。”两句表明了作者对于平等心态的追求,以及对天道公正无私的信仰。这里的“平等”不仅指待人接物,更是内心修养的一种境界;而“天观”则象征着超然的智慧和判断力。
“贪嗔常不见,善恶岂相规。”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清净与平和。贪婪、愤怒等负面情绪在其心中几乎看不到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善恶是非的超然态度,认为世间的善恶并不需要刻意去衡量。
“利益恒将正,勿教乱所思。”作者强调了追求正直与正义的重要性,并提醒自己或他人不要被错误的教导迷惑思想。这里“利益”指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而非世俗意义上的物质获益。
最后两句,“因缘如响合,变化杳无为。”则是对宇宙万象、因果关系的一种体悟。作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因缘相聚的道理,同时也强调了面对生命中的种种变化时的淡然与顺应。这两句诗充满了禅宗哲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透露出作者对于内心平和、精神自由以及宇宙自然秩序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
沈郎旧日,曾系兰桡。仙人凤咽琼箫。
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
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
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梦翠翘。
怨鸿料过南谯。
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
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姑射青春对面。
驾飞虬、罗浮路远。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
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雨外红铅洗断。
又晴霞、惊飞暮管。倚阑祗怕,弄水鳞生,乘东风便。
怨娥坠柳,离佩摇荭,霜讯南圃。
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
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
把残云、剩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
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
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
剪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
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