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
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
家家不敛穫,赛妖无富贫。
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
喧阗里闾隘,凶酗日夜频。
岁暮雪霜至,稻珠随陇湮。
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缗。
贫者日消铄,富亦无仓囷。
不谓事神苦,自言诚不真。
岳阳贤刺史,念此为俗屯。
未可一朝去,俾之为等伦。
粗许存习俗,不得呼党人。
但许一日泽,不得月与旬。
吾闻国侨理,三年名乃振。
巫风燎原久,未必怜徙薪。
我来歌此事,非独歌政仁。
此事四邻有,亦欲闻四邻。
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
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
家家不敛穫,赛妖无富贫。
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
喧阗里闾隘,凶酗日夜频。
岁暮雪霜至,稻珠随陇湮。
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缗。
贫者日消铄,富亦无仓囷。
不谓事神苦,自言诚不真。
岳阳贤刺史,念此为俗屯。
未可一朝去,俾之为等伦。
粗许存习俗,不得呼党人。
但许一日泽,不得月与旬。
吾闻国侨理,三年名乃振。
巫风燎原久,未必怜徙薪。
我来歌此事,非独歌政仁。
此事四邻有,亦欲闻四邻。
这首诗名为《赛神》,出自唐代诗人元稹之手。全诗通过描绘楚地的巫风习俗,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诗中不仅揭示了当地民众盲目信仰、铺张浪费的习性,也反映出官府对民征税无度,以及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矛盾。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楚地人民在岁暮时节为了赛神而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不分贫富。官府也借机敛财,民众则因此承受更重的税负。诗中“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这样的场景。
然而,这种盲目的信仰和铺张的祭祀活动,并未能带来真正的福祉,反而加剧了社会问题。诗人通过“不谓事神苦,自言诚不真”一句,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批判。
在最后,诗人提到自己虽欲远离此地,但又不得不暂时留下,去理解并记录这份习俗。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听到四邻之事,扩展自己的视野。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稹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冷静观察和批判,彰显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斯人落落,此地閒閒,于焉以息。
焉用文之,篱槿檐萝聊葺。
四壁尽虚胠箧望,一溪恰类浮家宅。
但无山,且凭空意设,眼前突兀。
笑豆叶、瓜花满处,尚有閒窗,摊书置弈。
陋署新名,谷口愚仍旧额。
废圃蝶嫌寒不到,窄门鹤幸孤能立。
爱新来,清意味,却因贫得。
颈骨崚嶒,从不解、移头换面。
长只学、枯蝉吸露,疲驴龁荐。
梦里寻仙随意遇,醉中说鬼凭空撰。
纵呼牛、呼马亦佳名,由人便。看不及,脩罗战。
赴不及,瑶池宴。更花枯到笔,尘灾及砚。
閒则吹箫游酒肆,病惟持钵依歌院。
有知音、红粉念余贫,贻双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