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难得早春同,花好休教尽意红。
我欲回时重见面,恐因烂漫易随风。
看花难得早春同,花好休教尽意红。
我欲回时重见面,恐因烂漫易随风。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仆山道中次湛内翰韵四首(其一)》描绘了早春赏花的独特感受。首句“看花难得早春同”表达了对早春花开时刻的珍视和与友人共享美景的不易,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重。接着,“花好休教尽意红”告诫人们,美好的事物不应过度欣赏或贪婪占有,以免因过度繁华而易于消逝,暗寓了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规律和生命周期。
最后一句“我欲回时重见面,恐因烂漫易随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诗人担心自己离开后,那些绚烂的花朵可能因为过于繁盛而容易被风吹落,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深深忧虑。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平生岁寒心,颇好岁寒色。
一松如人长,惨淡穷山侧。
樵儿日过之,有意斧斤得。
予心异尔意,野圃为移植。
醉听疏声眠,吟到细阴息。
落落岩涧姿,相对永朝夕。
如言千载后,其长可千尺。
人生虽百年,相期眇无极。
且结无情游,汝固予何易。
岂待百年外,人松两殊迹。
人为松下土,松化土上石。
我生始逾壮,足以伴寒碧。
廊腰偃月势环遭,秋宇澄明照一毫。
楼槛转身侵白日,海山随眼没惊涛。
泉枯碧甃鳗形遁,屋跨苍崖鸟翼劳。
屈指旧游今二纪,新愁烂熳入风骚。
三月将交雨细时,馀花扑扑柳飞飞。
已于树底闻莺恨,更向花前送客归。
暗绿几行迎去马,乱红无数落征衣。
伤春惜别钟吾辈,此际宁容瘦骨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