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
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
我生本閒放,胡为此拘拳。
身世两相违,于今六十年。
勇退未为怯,锐进岂其贤。
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
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
我生本閒放,胡为此拘拳。
身世两相违,于今六十年。
勇退未为怯,锐进岂其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开篇“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两句,设定了一个秋日闲适的场景,诗人手持拐杖,漫步于广阔的平原之上,感受着秋天的凉爽与宁静。
接着,“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写出了壮丽的晚霞景色和清澈的河水,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豁然。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两句,则是对环境中细微声音的捕捉,江边的竹叶沙沙作响,山下的泉水潺潺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我生本閒放,胡为此拘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与之相比,现在却感到局促不堪,这种对比强调了内心的不满与冲动。
“身世两相违,于今六十年”一句,则是诗人回望自己的一生,感叹个人的生命与世俗的矛盾长久共存,已经六十年的时光。
最后,“勇退未为怯,锐进岂其贤”两句,是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的表达,不是因为懦弱才选择退隐,也不是说积极向前就是智慧,这种哲学思考增添了诗歌的深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雪晴风劲晚来冰,楼上奇寒病骨惊。
雀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
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
坐久天容却温丽,一弯新月对长庚。
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
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
龚黄政事聊牵强,元白邻封且唱酬。
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