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无雨,农民苦。麦苗短,枯遑萟。稷黍女,缚柳条。
男打鼓圭璧,告神神不语。泪滴秋田未耕土。
黑云四塞天如墨,望雨不来试风色。
乱飞急点土未湿,风动云行留不得,举头忽见纤纤月。
春无雨,农民苦。麦苗短,枯遑萟。稷黍女,缚柳条。
男打鼓圭璧,告神神不语。泪滴秋田未耕土。
黑云四塞天如墨,望雨不来试风色。
乱飞急点土未湿,风动云行留不得,举头忽见纤纤月。
这首清代诗人孔庆瑚的《不雨叹(其一)》描绘了春日久旱无雨的农村景象,反映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诗中通过“春无雨”、“麦苗短”、“枯遑萟”等词语,展现了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于农妇们来说,她们需要“缚柳条”来祈求雨水,但“神不语”,暗示了祈祷的无效。
“男打鼓”、“告神”等动作描绘出农民们无奈地求助于天地神灵,然而“泪滴秋田未耕土”则表达了他们面对未耕种的土地和即将到来的秋季农忙时的绝望与悲泣。诗人进一步通过“黑云四塞天如墨”和“望雨不来试风色”的描绘,渲染了天空阴沉压抑的气氛,表达出对雨的期盼。
最后,“乱飞急点土未湿”写出了风虽起,但雨仍未至,而“风动云行留不得”则寓言了风雨欲来却无法停留的矛盾。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笔锋一转,以“举头忽见纤纤月”收束,寓意即使在绝望之际,人们仍能从自然中找到一丝慰藉,也暗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生动地刻画了农民在干旱中的苦难,以及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记石湖佳句,为海棠花,合来西蜀。
不道东州,更香霏情淑。
汉竹光中,召棠阴里,想清欢未足。
少驻旌麾,姑留樽俎,待春风曲。
见说吾家,丹溪老子,万籍名堂,孙枝犹馥。
南极星边,正魁星明烛。
五马归来,一龟无恙,访旧松新菊。
从今长伴,西山一佛,镇岷江绿。
问江东父老,十数年来,谁为安石。
万里鲸波,一柱独山立。
汉橐班高,郢斤名重,喜动旌旗色。
虎踞龙盘,有人于此,千载犹昔。
好是元戎,护寒旧手,到处人传,争道公别。
办取风樯,指顾定南北。
只恐为霖,玉麟堂小,留不住台席。
一片仁心,寿身寿国,与同箕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