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戌岁元日书事录奉阳城知县李文辉主簿方彦清并寄会上诸君子三十韵》
《庚戌岁元日书事录奉阳城知县李文辉主簿方彦清并寄会上诸君子三十韵》全文
明 / 宋讷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王会今朝是,阳城展礼初。

琴堂将彩结,天阙用金书。

饬壁蛟龙障,横门鸟隼旟。

尧天云尽敛,化国日初舒。

阶上发仙仗,江东望帝居。

烛随卿月朗,香度晓星疏。

袅袅鸣丝管,锵锵响佩琚。

威仪严礼乐,文彩烂璠玙。

趋步方随鹭,清班已贯鱼。

儒冠峨皂縠,朝服曳红裾。

斑白三耆宿,雍容众小胥。

道人衣短窄,释子足趑趄。

秉笏容端矣,升阶色勃如。

日华融海岳,春意动堪舆。

圣寿闻三祝,皇风待一嘘。

时和方鼓舞,天远更踌躇。

民颂新年集,臣忠旧日摅。

宦情趋殿陛,农庆满郊墟。

乡老惊苏颋,村童识李畬。

分钱传若谷,享俗得横渠。

冻雪侵庭积,晴岚落市虚。

静开看牍幕,香动采芹袪。

腊酒浓浮蚁,春盘细荐蔬。

歌儿金缕唱,舞妓翠鬟梳。

客自他乡寄,年从昨夜除。

已烧惊鬼竹,不结送穷车。

自是驱傩后,还成守岁余。

裁诗非鲍谢,陪坐愧严徐。

笑里谈庠序,樽前忆里庐。

自怜过六十,何日返乡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元日的庆典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礼仪、文化与民俗风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早朝的仪式到民间的庆祝,从宫廷的威仪到乡村的热闹,全方位展示了明代元日的盛况。

首句“王会今朝是”,点明了节日的特殊性,暗示了朝廷与民间共同参与的庆典氛围。接下来的诗句详细描述了庆典中的各种元素:琴堂的装饰、天阙的金书、仪仗的威严、音乐的悠扬、服饰的华丽、老人与孩童的参与,以及宗教仪式的庄重。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节日画卷。

诗中还提到了儒家文化的体现,如“儒冠峨皂縠,朝服曳红裾”,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同时,也描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如“分钱传若谷,享俗得横渠”,展现了节日中人们共享欢乐的景象。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一节日的感慨,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不仅是一幅节日的画卷,也是诗人情感的流露,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作者介绍

宋讷
朝代:明

(1311—1390)元明间大名府滑县人,字仲敏。元顺帝至正进士。任盐山尹,弃归。明洪武二年,以儒士征,预修《礼》、《乐》诸书。事竣,不仕归。后以荐授国子助教,累迁文渊阁大学士、国子祭酒。严立学规,勤于讲解。十八年复开进士科,所取士,国子监生占三之二。卒谥文恪。有《西隐集》。
猜你喜欢

又次韵子云春日绝句三首·其二

春来残雪自消檐,只有愁人鬓雪添。

未省双鞬谈豹略,且听红袖唱香奁。

(0)

游天台观

古观春山下,寻幽似有期。

瀑清冥坐久,峰好独归迟。

客啸巢禽识,仙踪药叟知。

我来无别趣,禅性尽相宜。

(0)

改祭修斋决疑颂.第十疑:既不许祭祀,或家眷死亡堕在鬼趣,云何施其饮食耶?颂曰:

鬼道常饥渴,当生怜悯心。

能蠲口中食,佛赞福田深。

(0)

偈颂三十首·其八

真到做处,清虚妙体。时时随后,步步在前。

(0)

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八

寒凉彻骨时,通身难去处。

其间有眼在,新丰一曲子。

(0)

偈颂四十一首·其七

花落秦川流水香,雨清荷玉妙珠藏。

祇么堂堂消息子,见来一点不相当。

静夜钟声楼上冷,残春岑色付红阳。

好是满堂孤峻处,不知人世见金章。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