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鱼头、是何参政。棱棱如许风骨。
弯环一寸雕琼玖,却似半规新月。心鹘突。
且取到尊前,暗当金钱掷。幽情密密。
祝天末人归,垄头信到,出手便凝立。抛来疾。
从一还教至十。玲珑冰箸轻夹。
无端一落瓯臾止,妙在不扶而直。纤指释。
想不久佳音,便向龙门出。无须去乞。
好借作灵蓍,权充杯珓,鸡骨更休觅。
问鱼头、是何参政。棱棱如许风骨。
弯环一寸雕琼玖,却似半规新月。心鹘突。
且取到尊前,暗当金钱掷。幽情密密。
祝天末人归,垄头信到,出手便凝立。抛来疾。
从一还教至十。玲珑冰箸轻夹。
无端一落瓯臾止,妙在不扶而直。纤指释。
想不久佳音,便向龙门出。无须去乞。
好借作灵蓍,权充杯珓,鸡骨更休觅。
这首《摸鱼儿》以鱼头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占卜的元素,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诗中将鱼头比作“参政”,以其“棱棱如许风骨”描绘其坚毅之态,同时通过“弯环一寸雕琼玖,却似半规新月”的比喻,赋予鱼头以艺术美感。接着,诗人通过“心鹘突”这一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鱼头在掷出时的动态与神秘感。
“且取到尊前,暗当金钱掷”一句,既体现了古代人们利用日常物品进行占卜的传统,也暗示了作者对于这种行为背后情感寄托的理解。接下来,“幽情密密”四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细腻与复杂性,仿佛在诉说着未尽的故事和期待。
“祝天末人归,垄头信到,出手便凝立”则直接点明了鱼头在占卜中的作用,预示着某种结果的到来,无论是亲人归家的喜悦,还是消息的传递,都蕴含着对未来可能性的寄托和希望。
“抛来疾。从一还教至十。玲珑冰箸轻夹。无端一落瓯臾止,妙在不扶而直。”这一段描述了占卜过程的快速与精准,以及鱼头在特定条件下的独特表现,强调了其“妙在不扶而直”的自然属性,似乎在暗示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
最后,“纤指释。想不久佳音,便向龙门出。无须去乞。好借作灵蓍,权充杯珓,鸡骨更休觅。”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信心,同时也倡导了一种更为灵活和开放的占卜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鸡骨或蓍草,而是可以利用身边任何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整体而言,这首《摸鱼儿》不仅是一首富有创意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占卜习俗的一种诗意解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和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