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发道林寺,随师家隐山。
万缘都放舍,一衲遂安閒。
璧月照宵定,金风掩昼关。
平生无愧业,尘世许谁攀。
落发道林寺,随师家隐山。
万缘都放舍,一衲遂安閒。
璧月照宵定,金风掩昼关。
平生无愧业,尘世许谁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落发道林寺,随师家隐山”点明了诗人从世俗生活遁入佛门,选择山林作为修行之所。接着,“万缘都放舍,一衲遂安閒”表达了诗人放下世间一切杂念,仅以一袭僧衣为伴,过着宁静自在的生活。中间两联“璧月照宵定,金风掩昼关”运用自然景象来衬托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月光如璧,清辉洒满夜空,金风轻拂,似乎连白日的喧嚣也被掩盖。最后一联“平生无愧业,尘世许谁攀”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修行的自信与对尘世的淡然态度,他认为自己一生所为并无遗憾,也无需他人攀比或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其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坚定,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心灵解脱和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甫也才地最孤洁,江水见底秋月高。
清言之祖建安骨,挥斥三唐呵六朝。
元瑜善病陈思贬,过此略推刘孝标。
常谓周衰文统绝,骚史以外粕与糟。
出君便腹为大冶,石才栋书投煎熬。
镕之百过烟火尽,一滴著地皆成膏。
不比酸冷争派别,教人寻味持空螯。
天寒野阴怀抱恶,城南会合访孟郊。
多竹款门笑开口,且斟浊酒饥肠浇。
汪生汪生适何来,头蓬气结颜如灰。
囊无一钱买君醉,聊复与尔登高台。
惊人鹰隼飏空去,俯见长云阖且开。
江流匹练界遥碧,风劲烟萋莽寒色。
危亭倒瞰势逾迥,平墟指空望疑直。
凭高眺远吾两人,心孤兴极牢忧并。
自来登临感游目,况有磊砢难为平。
麟麇雉凤世莫别,萧蒿蕙茝谁能名。
颠狂骂座日侘傺,畴识名山属吾辈。
著书充栋腹常饥,他年沟壑谁相贷。
一时歌哭天梦梦,咫尺真愁鬼神会。
汪生已矣不复言,眼前有景休怀煎。
愿从化作横江鹤,来往天门采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