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宛叶逐游尘,春出秋归似雁臣。
闻道晚来差丧我,论才少且不如人。
石渠书拟雠同异,金屋恩须问故新。
入洛愧虚先达荐,初衣仍返会稽薪。
驱车宛叶逐游尘,春出秋归似雁臣。
闻道晚来差丧我,论才少且不如人。
石渠书拟雠同异,金屋恩须问故新。
入洛愧虚先达荐,初衣仍返会稽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其四)》中的第四首。诗中以“驱车宛叶逐游尘”开篇,描绘了诗人驾车远行的情景,仿佛追随尘世的流转,充满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春出秋归似雁臣”,诗人将自己比作随季节迁徙的鸿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深刻理解。接着,“闻道晚来差丧我,论才少且不如人”,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才能的谦逊态度,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石渠书拟雠同异,金屋恩须问故新”,这里运用了典故,石渠指的是古代藏书之处,金屋则是指皇帝的寝宫。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皇恩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知识更新与时代变迁的关注。
最后,“入洛愧虚先达荐,初衣仍返会稽薪”,诗人表达了对前辈推荐的感激之情,同时又对自己初入官场即返回故乡的无奈与自省。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雅的文学素养。
高柳何葱茜,袅袅章台端。
眉叶荫紫极,条丝拂朱栏。
何以谢松竹,挠弱惭岁寒。
既乏贞固姿,枝叶何足观。
小人殉利欲,俛仰如转丸。
苟非社稷臣,祸患宁肯干。
蒲山已归觐,黎阳尚盘桓。
当时方寸地,明明赤如丹。
飙举冠凌烟,腾芳臭如兰。
一言失其所,功名两彫残。
高帝论平阳,刘氏终以安。
英公负文皇,武氏为世患。
无忌问赵相,侯嬴起长叹。
白首不可保,知人良独难。
瀛帅谢公之所惠,大如车轮轻如纸。
磨而试之墨过漆,元非本约重违意,寒雀比之立憔悴。
道宁万一归于彼,不督芙蓉乃恕耳。
三木模研理固异,耿墨比此天与地。
开匣付介惊欲坠,惜之不得几下泪。
君匣■州便可碎,只留承晏使执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