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坛》
《天坛》全文
宋 / 陈洵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āntán
sòng / chénxúnzhí

fēngdǐngqīnyúnxiànghányuǎnyóuchàngtiānguān

sōngyínquánshùrénxiānyóuxiǎngxiāoshēngluòjiùtán

注释
峰顶:山峰的顶端。
侵云:直插云霄。
法象:佛教中的神圣景象。
寒:寒冷。
远游:远行之人。
虚唱:轻声歌唱,象征空灵。
肃:恭敬。
天官:天上的神官。
松吟:松树发出的声音,如人的低语。
泉漱:泉水漱口,比喻清音洗涤。
人仙去:人仿佛成仙离去。
箫声:竹箫的声音。
旧坛:古老的道场或圣地。
翻译
山峰高耸直入云霄,法象清冷似寒冬。
远方游子虚声歌唱,恭敬礼拜天宫神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清幽而神秘的场景,诗人陈洵直以宋代文人的视角,将读者带到了天坛峰顶。"峰顶侵云法象寒"一句,通过"侵云"和"法象寒",展现了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环境冷峻而神圣。"远游虚唱肃天官"则暗示了此处曾有官员或仙人行踪,他们的歌声虽已远去,但仍能感受到那份庄重与肃穆。

"松吟泉漱人仙去"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韵律,松树在风中发出低沉的吟唱,泉水潺潺,仿佛是仙人离去后留下的声音。这种宁静而超凡的氛围,让人想象着曾经的仙人活动和神秘传说。

最后,"犹想箫声落旧坛"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那悠扬的箫声似乎还在回荡,落在昔日的坛前,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整首诗以景寓情,借天坛之景表达了对仙踪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忆。

作者介绍

陈洵直
朝代:宋

陈洵直,号南渠居士。生平不详。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曾游大涤山(《洞霄诗集》卷五赵汝湜《敬和九锁步虚词并引》)。今录诗三十五首。
猜你喜欢

夜雨

既霈亦诚易,风还送雨来。

喜真逢望外,泽益继前回。

势畅檐垂霔,气宣山出雷。

晓看绿畴处,禾黍长如催。

(0)

雨七首·其五

五更时零时亦休,倾耳那觉檐泉流。

通宵无寐竟虚掷,鸡鸣问政空增愁。

(0)

多稼轩

弄田园北鄙,引溜藉输斟。

几罫塍遥叠,数楹轩上临。

黄云菜花甲,绿水稻秧针。

多稼孜孜吁,当年此日心。

(0)

汤泉行宫八咏·其三池塘

温泉泻水碧池隈,荷芰常于五月开。

闻道濂溪拟君子,热中可识有由来。

(0)

读画楼二首·其二

是画非真却是真,较丹青更有精神。

试看摩诘东坡辈,总号楼中读画人。

(0)

游山遂至云净寺

游山事非忙,何必候清晓。

仆从群饭罢,山园出便道。

西岩阳已多,东岭曦犹少。

兰路湿无尘,松籁翻偏峭。

石林盘蚕丛,耆域亦已造。

按指海印光,如是礼三宝。

云净旧寺名,即景真称好。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