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色破春昏,高楼日未曛。
林稍零旧雨,山顶入残云。
醉粉匀花颊,风罗绉水纹。
踏青入误约,芳思几纷纷。
霁色破春昏,高楼日未曛。
林稍零旧雨,山顶入残云。
醉粉匀花颊,风罗绉水纹。
踏青入误约,芳思几纷纷。
这首《春晴》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描绘了春日雨后初晴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的感受。
“霁色破春昏”,开篇即以“霁色”点明雨后的清新之气,打破了春天的沉闷,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高楼日未曛”,高楼上的阳光尚未被浓厚的云层遮蔽,暗示着天气的转好,阳光即将普照大地。
“林稍零旧雨,山顶入残云”,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雨后山林和天空的变化。林梢上残留的雨水滴落,山巅则仿佛融入了最后一缕云雾之中,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山林的湿润与天空的朦胧。
“醉粉匀花颊,风罗绉水纹”,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另一面——花朵与水面。花朵在雨后的滋润下,如同少女脸颊上的红晕,显得格外娇艳;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犹如罗纱轻皱,美不胜收。
“踏青入误约,芳思几纷纷”,最后两句表达了人在春日踏青时的复杂心情。踏青本是愉悦之事,但或许因为错过了某些约定,心中不免有些许遗憾与思绪纷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春日雨后独特的韵味与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