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柳子玉赴灵仙》
《送柳子玉赴灵仙》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世事方艰便猛回,此心未老已先灰。

何时梦入真君殿,也学传呼观主来。

(0)
注释
世事:指世间的事情或遭遇。
艰:艰难困苦。
猛回:猛然醒悟,突然转变。
此心:指自己的心志。
未老:尚未衰老。
先灰:先变得冷淡或消沉。
何时:什么时候。
梦入:在梦中进入。
真君殿:道教中的重要殿堂,象征仙境或理想之地。
也学:也想模仿或尝试。
传呼:传达命令或呼唤。
观主:道教中的主持或尊者。
翻译
世事艰难时我突然醒悟
内心还未衰老却已先失去热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离别之情和个人境遇感慨。诗人巧妙地借用了道教的元素,如“真君殿”、“灵仙”,来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首句“世事方艰便猛回”,表明世界上的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需要迅速地回应和面对。这里的“猛回”暗示了一种迫切感和无奈的心情。

接着,“此心未老已先灰”,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沧桑与消极。尽管年华尚未老去,但内心已经变得淡漠、疲惫,如同灰烬一般,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活力。

第三句“何时梦入真君殿”,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梦入”表明这可能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愿望,而非现实中的真实现状。这里的“真君殿”是道教中的一种仙境,象征着纯洁、高尚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也学传呼观主来”,则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无奈的表达。诗人仿佛在说,即便是像其他人那样学习掌握某种技艺或知识,也只是为了迎合世俗,去“观主”即观察和迎合那些有权势的人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世俗与精神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无奈感和深刻的内心独白。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元夕醉梅山弟家·其二

为吾大患为吾身,假合将来认作真。

乌兔有谁相与老,燕莺于我已非春。

再生未死客中客,万事无闻人外人。

独有梅花尚知己,不妨一醉且同尘。

(0)

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炉亭劳余出山且取子美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分韵赋诗韵不以及就成十绝·其七

草木味自同,樽酒欢相与。

旧梦忽以醒,恍不知何所。

(0)

弟观为众奉里神于丹山僧舍有五绝因趁韵·其五

迎神旧是醉哗场,榷禁方严酒有坊。

幸免叫嚣成鬼市,不妨安稳服农忙。

(0)

次韵鹿苑寺一览阁主岳松涧送茶

鹿苑书来字字香,满奁雀舌饷新尝。

有时独坐相思处,一鼎松风午韵长。

(0)

茶庵观茶

脚底晴雷殷殷过,浮山四面布干戈。

鎗旗不染阴山血,留与人间战睡魔。

(0)

看云

南山云欲归,北山云欲出。

北山已成雨,南山还有日。

天风忽吹举,南北山如一。

白云本无心,不知果何术。

出者未云得,归者未云失。

茫茫古复今,世事却可说。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