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中亦解重花王,苦为樱桃说擅场。
他日教知南汉事,也如北胜对南强。
倭中亦解重花王,苦为樱桃说擅场。
他日教知南汉事,也如北胜对南强。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咏盆中白牡丹(其二)》。诗中,诗人将倭国(古代日本)对于花卉的欣赏焦点放在了樱桃上,并暗示倭人可能对中国南汉的历史有所了解,就像北方在对抗南方时占据优势一样。诗人通过比较,表达了对牡丹(尤其是白色牡丹)的赞美和对其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认同,同时也寓含了一种文化优越感。整首诗以花喻史,富有深意。
市中宝刀五尺许,市中贾人向予语。
红毛鬼子来大洋,此刀得自日本王。
王使红毛预斋戒,三日授刀向刀拜。
龙形虎视生气骄,抽出天上星摇摇。
黄蛇之珠嵌刀首,百宝刀环未曾有。
有时黑夜白照人,杀人血渍紫绣新。
阴晴不定刀气色,风雷闪怪吼墙壁。
相传国王初铸时,金生火克合日期。
铸成魑魅魍魉伏,通国髑髅作人哭。
人头落地飞纸轻,水光在水铺欲平。
国王恃刀好战伐,把刀一指震一国。
红毛得刀来广州,大船经过海若愁。
携出市中人不识,价取千金售不得。
我闻此语空叹呼,兵者凶器胡为乎!
中国之宝不在刀,请以此刀归红毛。
八尺昂藏一老子,短棹苍江弄烟水。
占尽风流卖尽痴,手挽颓波追正始。
倚马曾飞羽檄文,英雄原上悲残垒。
千载遭逢吏隐间,转瞬浮云皆敝屣。
兰芷由来楚泽多,朝朝采撷行还止。
海内声华久识君,相逢却在武昌市。
晴川黄鹤几招邀,载月传笺兴无比。
相如善病复多情,白头红粉同欢倚。
四壁萧然不厌贫,千金散去浑闲事。
朝来束书忽告归,吴头楚尾知何处。
笑指郢中是故乡,十幅蒲帆去若咫。
听雪楼中景物清,锦瑟湘帘如画里。
只今赤日拂江长,芳草王孙行未已。
劝君缓棹待秋风,一片青山何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