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并序·其十七》
《诗并序·其十七》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傍看数个大憨痴,造舍拟作万年期。

人人百岁乃有一,纵令长命七十稀。

□□□□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暂时。

中途少少辽乱死,亦有初生婴孩儿。

无问男夫及女妇,不得惊忙审三思。

年年相续罪根重,月月增长肉身肥。

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独养神猪儿。

不能透圈四方走,还须圈里待死时。

自造恶业还自受,如今痛苦还自知。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诗并序(其十七)》。诗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因果报应的主题。

首先,诗人通过“傍看数个大憨痴,造舍拟作万年期”两句,讽刺了人们对于长寿的盲目追求,认为建造房屋是为了千秋万代,但人生百年难得一遇,活到七十岁就已经算是稀少了。接着,“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暂时”,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如同流星般一闪而过。然后,“中途少少辽乱死,亦有初生婴孩儿”,指出生命在中途随时可能终结,同时也有新生的生命诞生,强调了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无问男夫及女妇,不得惊忙审三思”,告诫人们在面对生死时,不应过于慌张,而是要冷静思考。接下来,“年年相续罪根重,月月增长肉身肥”,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罪孽,导致身体日渐肥胖,暗示了因果报应的道理。最后,“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独养神猪儿。不能透圈四方走,还须圈里待死时。自造恶业还自受,如今痛苦还自知。”诗人以神猪为例,比喻人们每日造恶而不自知,最终只能在痛苦中等待死亡的到来,强调了因果报应的真理。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通过对人生无常和因果报应的探讨,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反省自身行为,体现了王梵志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手扎荅诗示之

碧云佳句久传芳,曾向成都住草堂。

振锡常过长者宅,披衣犹带令公香。

一时风景添诗思,八部人天入道场。

若许相期同结社,吾家本自有柴桑。

(0)

杂曲歌辞·其十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0)

病中宴坐

有酒病不饮,有诗慵不吟。

头眩罢垂钩,手痹休援琴。

竟日悄无事,所居闲且深。

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窗户纳秋景,竹木澄夕阴。

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

(0)

恻恻吟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

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

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

(0)

郊下

西日照高树,树头子规鸣。

东风吹野水,水畔江蓠生。

尽日看山立,有时寻涧行。

兀兀长如此,何许似专城。

(0)

洛下寓居

秋馆清凉日,书因解闷看。

夜窗幽独处,琴不为人弹。

游宴慵多废,趋朝老渐难。

禅僧教断酒,道士劝休官。

渭曲庄犹在,钱唐俸尚残。

如能便归去,亦不至饥寒。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